4000亿收购案,他从微软来暴雪,又回去了
这可能是史上最耐人寻味的一笔收购案。
上周,微软宣布以687亿美元(约4365亿人民币)收购著名游戏厂商动视暴雪,缔造了迄今为止全球游戏行业内规模最大交易,十分轰动。
有趣的是,这笔收购案的幕后主角之一Mike Ybarra,他曾为微软效力长达22年,却在2019年10月加入正值动荡时期的暴雪娱乐,没想到出任CEO不到半年,微软史上最大一笔收购就诞生了。
收购完成后,Mike Ybarra也将回归微软,他在自己的推特上留下一个“微笑”表情,耐人寻味。
“三年之期已到,世人才知他跳槽的真正目的。”外界的调侃并非空穴来风。2013年,微软甩出400亿收购诺基亚,而诺基亚时任CEO埃洛普同样出身微软,他于2010年卸下微软高管一职加入诺基亚,刚好3年后随着收购再次回到了微软,一度被戏称“木马计划”。
“这可能是卧底了三年的一笔收购,涉及这么大金额,他(Mike Ybarra)的作用大概率就是尽调。”谈及微软史诗般收购暴雪,一位专注于大文娱的投资人道出了VC/PE圈许多人的猜测。
4000亿收购案背后的男人
他从微软来暴雪,现在又回去了
此次收购案之前,Mike Ybarra并不为人熟知。
故事的公开版本是这样的2020年夏天,为了充足公司的C端用户量,微软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纳德拉(Satya Nadella)开始寻找可收购的标的,直到2021年下半年元宇宙概念大爆发,机会浮现了。
作为最接近元宇宙的游戏行业龙头,内患不断的动视暴雪走进微软的视野中来,而此时的动视暴雪正深陷性别、种族等问题的泥沼之中,CEO鲍比·科蒂克(Bobby Kotick)更是被指控性骚扰和虐待等行为,内部人才流失严重。
见此情形,微软游戏业务CEO斯宾塞(Phil Spencer)与动视暴雪CEO搭上了线,一封“正在评估我们与动视暴雪所有方面的关系”的邮件也在微软内部传阅开来。短短两周时间,经过斯宾塞与科蒂克的几通电话后,微软就向动视暴雪伸出了收购橄榄枝。
然而,科蒂克和暴雪董事会却犹豫了。此间有消息称,暴雪随后给母公司 meta和至少另外一家大公司寻求收购,但都未果。碰壁之后,暴雪终于松口。
科蒂克又回到了微软的谈判桌上。最终,这个故事以总价值为687亿美元(约合人民币超4000亿)的收购落上句点,这个曾经叱咤游戏界的行业龙头最终被微软纳入麾下。
然而,这笔收购背后似乎还有一个不为人知的版本。动视暴雪旗下的暴雪娱乐也在被此番收购之列,而暴雪娱乐部门CEO Mike Ybarra曾是微软的重要人物。他在1999 年以硬件工程师的身份加入微软,在此供职20余年时间,期间负责了多个Windows版本的研发微软诺基亚并购,还在Xbox部门负责游戏发行。
2019年10月,暴雪正在经历核心人员大量离职风波,Mike Ybarra却做出了一个不可思议的选择放弃稳定的微软,跳槽到风雨飘摇的暴雪出任平台技术部门的执行副总裁,彼时微软总裁Phil Spencer也送出了自己的祝福。去年8月114信息网sitemaps,Mike Ybarra成为暴雪娱乐的唯一话事人。
没想到离开3年后,Mike Ybarra会以这样的方式再次回到微软的怀抱。有趣的是,在收购官宣出炉后,他在推特上发出了一个意味深长的微笑表情,留给了外界无限的遐想。
这一幕已经上演过:
400亿收购诺基亚,CEO也出身微软
这波操作,不免让人想起10年前微软收购诺基亚那一幕。
2010年,微软office项目负责人史蒂芬·埃洛普离开微软跳槽诺基亚,并出任诺基亚CEO;三年后,微软以71.7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40亿元)收购诺基亚,埃洛普回到老东家任职。
埃洛普在微软内部同样是一个重要人物,他在2008年1月加盟微软,担任微软商业部门总裁,负责领导了Office 2010系列产品的研发工作。期间,埃洛普一度被认为是最有希望接替微软CEO鲍尔默的人选之一。
另一边,诺基亚长久以来一直处于手机霸主的地位。直到2007年iPhone问世,谷歌推出安卓系统,智能手机浪潮轰轰烈烈地赶来,昔日霸主诺基亚才开始掉队。2010年后微软诺基亚并购,诺基亚不断亏损。也是在那一年9月,埃洛普做出了一个惊人选择离开微软,加入正在走下坡路的诺基亚4000亿收购案,他从微软来暴雪,又回去了,成为新任CEO。
2013年1月下旬,时任微软CEO鲍尔默打了一个时长为5分钟的电话,拉开了收购诺基亚的序幕。同年9月,微软宣布以约72亿美元的总价格收购诺基亚旗下大部分手机业务及专利许可证。
交易达成后,诺基亚众多高管及3.2万名员工将加入微软。当然,这也包括了CEO埃洛普,在协议中埃洛普回归微软,领导其中包括微软当前所有的设备和工作室业务以及大部分来自诺基亚的团队,并直接向鲍尔默汇报。
当时科技圈也是一片诧异:埃洛普是不是微软安插在诺基亚的卧底?如今这一幕再次在微软收购暴雪身上重演,更加令人浮想联翩。正如投资圈调侃,“暴雪的收购案是微软木马计划2.0”。
木马计来源于一个西方故事。公元前13世纪,希腊各城与特洛伊城交战,特洛伊城门坚固难攻,希腊人由此想到把士兵藏在一只巨大的木马中,诱骗特洛伊人拆掉城墙,将木马带进城,从而攻下了特洛伊城。事实上,这样的操作在商界并不罕见。
按照这样的方法论,微软的下一个目标隐约浮现了。2020年,一位微软高管 Rogers离职后加入索尼并掌管后者全球业务。全球网友纷纷预测:“微软明年收购指日可待。”
VC/PE那些尽调遭遇
“这可能是史上最神奇的尽调。”一位投资圈朋友感慨,若微软果真如此,那如此大费周折的尽调,也让VC/PE有点汗颜。
事实上,尽调是VC/PE圈最日常的工作之一。每一笔投资背后,都离不开尽调,区别在于有些人把这件事做到了极致,有的则走过场草草了事。
一份翔实的尽调,体现的是对LP负责。这样一套流程操作下来,通常要花费个把月乃至数月。华南一家投资机构合伙人曾对投资界表示,“VC圈流行的传奇故事,比如十分钟看对眼后就决定拍板的情况,在我们这里是不被允许出现。”
现实中的VC/PE尽调比想象中复杂得多,有时还会遇到一些奇葩的经历,时不时还要与调查对象斗智斗勇。
深圳一家国资背景创投机构的项目经理曾在4年前经历了一次至今难忘的尽调。当时,他经朋友介绍去了某省会城市看一个项目,前期做了很多准备,投资团队浩浩荡荡杀到当地。第一天的沟通异常顺利,前期沟通的细节与现场询问也基本稳合,就在大家都以为事情完结了的时候,意想不到的一幕发生了。
在次日的走访考察中,公司外面突然出现20多人拉着讨薪横幅。目睹此种情景,投资团队最终放弃了项目打道回府。
本以为故事到此为止,局面却再一次出现了反转。事后投资团队复盘时发现,这场闹剧实则为竞争公司的蓄意挑拨,目的是为了搅乱对手的融资计划。就这样,这家投资机构因项目方的隐瞒和自身疏忽错过了一个项目。
还有更荒唐的案例。《晚点》曾报道,一家管理规模超过 25 亿美元的头部美元基金遇到过这样的一幕一家西南地区创业公司,为了应付投资机构的尽调,自己租地方装修出了一家“银行”。
进行尽调的时候,“柜台小姐” 彬彬有礼地将公司银行流水单递给尽调员,目送对方离开后,演员们随即散去。不到一个月,这家公司拿到了上述基金数亿人民币投资。最终因为公司数据造假被公安部门盯上,投资人才发现这是个彻头彻尾的骗局。
深圳一家医疗基金的投资总监向投资界分享她见过的尽调奇葩事国内一家头部机构将自己的尽调报告有偿分享给跟投机构,以此分摊与第三方尽调公司合作的费用,“从业10年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操作。”
现实总是更魔幻。这些充满戏剧性的一幕幕,勾勒出VC/PE圈鲜为人知的另一面。
【本文来源于互联网转载,如侵犯您的权益或不适传播,请邮件通知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