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

   日期:2023-08-20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佚名     移动:http://mapp.b2b-1.com/news/487018.html
核心提示: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博尔赫斯曾说:“如果有人问我一生中对我影响最大的是什么,我会说是我父亲的图书室。他读的第一本书是《堂·吉诃德》的英译本。1930年后,博尔赫斯把创作的方向从诗歌转向幻想小说,同时继续为杂志撰写随笔。博尔赫斯在他最爱的图书馆小说集,收短篇小说九篇,一九四四年与《小径分岔的花园》合为《虚构集》出版,延续虚构的传奇故事题材。“小说—花园—迷宫”的脉络依次出现在博尔赫斯的作品中,并成为其艺术的关键词。

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

名人X档案

风华流转续春秋,半品书香半忆人

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1899年8月24日-1986年6月14日),阿根廷诗人、小说家、散文家兼翻译家,被誉为作家中的考古学家。掌握英、法、德等多国文字。作品涵盖短文、随笔小品、诗、文学评论、翻译文学等多个文学范畴。他的作品不仅在拉丁美洲和西班牙拥有广大的读者,在美国和西欧也极有影响。

人物生平

------------------------------------------早年-----------------------------------------

1899年8月24日出生于布宜诺斯艾利斯一个律师家庭。家中藏有大量的珍贵文学名著,自小听读欣赏,乐此不疲。博尔赫斯曾说:“如果有人问我一生中对我影响最大的是什么博尔赫斯小说集百度云,我会说是我父亲的图书室。实际上我有时认为我从未离开过那间书房。”(《随笔》,1970)

博尔赫斯在能读懂西班牙文以前先学会了英文。他读的第一本书是《堂·吉诃德》的英译本。从一开始,英语就成了他阅读中不可或缺的语言。对于博尔赫斯来说,是英语带领他进入书海。这个仅受想象局限的世界比他所处的真实世界还要广阔。这就是他那神秘个性的根源所在,也是他对英国乃至北美文学众所周知的偏爱的缘由。

------------------------------------------成长-----------------------------------------

青年博尔赫斯

1914年,随全家赴欧洲,遍游英、法后定居瑞士日内瓦。中学期间学习法、德、拉丁等诸多语言。凭借得天独厚的语言环境,好学的博尔赫斯如饥似渴地浏览世界名著。这对他日后的文学创作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并打下了极为坚实的基础。

1919年~1920年,随全家移居西班牙,在此期间同极端主义派的青年作家交往,产生共鸣,同办文学期刊,积极撰稿,创作了歌颂十月革命的组诗《红色的旋律》以及短篇小说集《赌徒的纸牌》。

1921年,回到布宜诺斯艾利斯,从事图书馆工作,历任布宜诺斯艾利斯市各公共图书馆的职员和馆长,同时进行文学创作、讲学等活动。

------------------------------------------辉煌----------------------------------------

他的目光望向远方B2B电子商务平台,心里却做着下一个梦

1923年,博尔赫斯正式出版第一本诗集《布宜诺斯艾利斯的激情》,开始登上文坛,崭露头角。

1930年后,博尔赫斯把创作的方向从诗歌转向幻想小说,同时继续为杂志撰写随笔。在30~50年代间,他发表了近30个短篇故事,分别收入《小径分岔的花园》(1941)、《杜撰集》(1944)、《阿莱夫》(1949)、《死亡与罗盘》(1951)等集子中。这些小说以其新奇的构思、幽默讽刺的文笔和深奥的哲理,创造了一个崭新的境界,确立了博尔赫斯在世界文坛上的地位。

1946~1955年,庇隆执政期间,博尔赫斯因在反对庇隆的宣言上签名,被革去市立图书馆馆长职务,并且被侮辱性地勒令去当市场家禽检查员。为维护人格和尊严,他不畏强权,拒绝任职并发表公开信以示抗议,得到知识界的广泛声援。

1950年,由于众多作家的拥戴,博尔赫斯当选阿根廷作家协会主席。

1955年10月17日,庇隆下台后,他被起用为阿根廷国立图书馆馆长;同时兼任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哲学文学系英国文学教授。

1961年,他被授予"福门托”文学奖,从此他的名声大震。此外他曾获多种文学奖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其中包括阿根廷国家文学奖(1956)、西班牙塞万提斯奖(1979)等。他还被哈佛、剑桥等名牌大学授予名誉教授之称。

------------------------------------------晚年-----------------------------------------

博尔赫斯在他最爱的图书馆

博尔赫斯一生读书写作,堪称得心应手。尽管晚年双目失明,仍以口授的方式继续创作,成就惊人。然而,婚姻生活并不如意,他长期独身,由母亲照料生活,直至68岁(1967年)才与孀居的埃尔萨·阿斯泰特·米连结婚,3年后即离异。

母亲辞世后,他终于认定追随他多年的日裔女秘书玛丽亚·儿玉为终身伴侣,他们1986年4月26日在日内瓦结婚,宣布她为他财产的唯一合法继承人,以便保管、整理和出版他的作品。同年6月14日,一代文学大师因肝癌医治无效,在日内瓦逝世。

创作特点

有人说:“他的散文读起来像小说;他的小说是诗;他的诗歌又往往使人觉得像散文。沟通三者的桥梁是他的思想。”他是与帕斯、聂鲁达齐名的拉美三大诗人之一的博尔赫斯。他的诗歌语言质朴,风格纯净,意境悠远。他的散文大多非常短小,但构思新颖,结构巧妙。

由于深受哲学思想的影响,他采用时间和空间的轮回与停顿、梦境和现实的转换、幻想和真实之间的界限连通、死亡和生命的共时存在、象征和符号的神秘暗示等手法,把历史、现实、文学和哲学之间的界限打通,模糊了它们的疆界,带来一个神秘的、梦幻般的、繁殖和虚构的世界博尔赫斯小说集百度云,在真实和虚幻之间,找到了一条穿梭往来的通道,并不断地往返,使读者获得神奇的阅读感受。

书目推荐

01

杜撰集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索书号:

I783.45/424.4 临安社科(3F)

豆瓣简介:

小说集,收短篇小说九篇,一九四四年与《小径分岔的花园》合为《虚构集》出版,延续虚构的传奇故事题材。其中作者声称“最得意的故事”的《南方》,被视作博尔赫斯写作的转折点。

02

小径分岔的花园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索书号:

I783.45/424.2 临安社科(3F)

豆瓣简介:

《小径分岔的花园》是博尔赫斯广为人知的作品。“小说—花园—迷宫”的脉络依次出现在博尔赫斯的作品中,并成为其艺术的关键词。对时间或平行或背离或汇合或交错的不同序列的理解融入写作,无穷的可能性由此而生。

【本文来源于互联网转载,如侵犯您的权益或不适传播,请邮件通知我们删除】

免责声明: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通知我们删除! (留言)
 
 
更多>同类行业资讯
0相关评论

图文信息
最新发布
行业资讯
最受欢迎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B2B-1.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