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仪征公务员职位(仪征市公务员招考公告)

   日期:2023-05-17     移动:http://mapp.b2b-1.com/news/376012.html

“没想到,找到了一张1949年的入学考试卷。”今日,仪征红色收藏家李臣星从一堆资料中,寻到了一张考试卷,是当年仪征县中学的入学考试卷,相当于现在的“中考卷”。

消息来源:融仪征

为朋友代找的哈佛大学馆藏原书影印电子版咸丰太谷县志,八卷,首一卷,末一卷。清章青选、汪和修,章嗣衡纂。章青选字名泉,河北大兴县(今北京大兴县)人。科第不详。咸丰四年(1854)任太谷县知县。汪和字云叔,仪征人,出身举人。由榆社知县调河津。性慈祥,学问渊博。在官多惠政,尤重人才。每集诸生讲授,励以读书,立品士争砥砺,以赴所期。以病离任。同治中复任,手辑志乘并加刊行。考谷志自乾隆六十年知县郭晋续修后,至青选莅任斯邑,已有六十年而未曾再续。其间人文增长、事物变迁,查阅诸旧志,盖有触处扞格抵牾之感。青选慨乎此,遂愤然召集文士重新纂修。《太谷县志》咸丰五年(1855)刻本。该志较之郭志,有明显进步。郭志编撰,对疆域沿革,概从旧本,未加考正,故载疆域四至,间有未确。此本俱详查更正。最优者,如郭志称谷与祁犬牙交错。此本则以沿革证之。金大定中尝割榆次二乡来属,则非独错于祁,并错于榆次矣。此外,在卷二首,创年纪一门。盖旧志俱无年纪,该编新加采纂。仿通鉴纲目,分年纪事,以备征本。于志乘体例,新增一格。此编还对旧志有所增订,纠谬正讹,使该志体例精严,选材审备,为太谷县志之冠。代找代下各种电子版古籍 县志 地方志#古籍##县志##读书##历史##晋中头条#

前天早上七点半由朋友崔总带着我和儿子、孙儿到了仪征新城卫生院拜访了中医祖传世家姚医师,他父亲解放前曾是国民党师级军衔中医师,医术水平精湛,治愈许多疑难杂症,解放前夕国民党败退到台湾,把他带走他又偷偷溜回老家,当地乡公所把他材料报到上级主管部门要求严惩他,负责清查的上级领导经过一番调查后说他是国民党文职官员,没有血债,这种人可边改造边替百姓看病,把他安排医院用他一技之长,这样才免于死刑,后确实为百姓治愈好了很多疑难杂症,在他家乡那一方名声鹤起,并且他将中医技术传授于儿子,姚医师学认字就是从药方开始的。

我大孙在重点学校高中重点班学习紧张,睡眠不足,有幸得到姚医师中药秘方调理,精神感觉明显抖擞,五一劳动节1号特带孙儿去答谢姚医师,原约好9点前到他那儿,10点钟他要乘高铁去上海给一位公安部门的人看病,等了好长时间他还没来,正在我们作急时他匆匆来了,原来是一位企业老总母亲眩晕不能起床到医院来就诊,就开车接姚医师前去他家帮诊断,劳动节本该休息的,姚医师还出诊,说明他的医德医术得到人们信任。看到我们等久了连连打招呼,给我孙儿搭脉看舌苔开药方,并开导我大孙子“学习重要,身体更重要,你没有病只是给你开药方调理,学习时要全神贯注,玩时就要放松玩,平时要锻炼身体,考名牌大学是好事,学习尽力了就行了,不要给自己太多压力”。精神治疗和中药调理并举太好了,有姚医师保驾护航是我孙儿的福祉,学习再好没有好身体是不行的。

随后我和儿孙直奔茅山公墓,给我父亲祭奠,因平时大孙学习紧张抽不出时间,下午又要随学校去南京参加数学竞赛集训一周,三个重点班每班只选了两三个学生参加。在来回路上我给孩子讲我父亲参加黄桥战役、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的故事,讲我小时候问父亲“您怎没有参加打仗时牺牲的呢”,父亲说打仗时要听子弹从哪飞来的声音,不能东想西想分神”,我对孙儿说学习也一样,注意力不集中就会做错题,孙儿听了连连点头。

这是一堂深动的课,告诫他今天的幸福生活不能忘记是老一辈军人舍生忘死、浴血奋战、流血牺牲得来的,你们学习再苦与他们相比又算的了什么,要继承和发扬他们的光荣传统和他们不怕牺牲不怕吃苦的精神。给孩子言传身教很重要,今年的劳动节过得特别有意义!

继黄宗羲之后,又有清朝阮元发现了西方造假的秘密,并把西人吹嘘的资料保存在了《畴人传》中。

除了明末清初的学者黄宗羲外,清朝中期另一位朝廷大员阮元也发现了西方的把戏。

阮元(1764-1849),字伯元,号芸台,江苏扬州仪征人。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进士,历任河南巡抚、漕运总督、湖广总督、两广总督、云贵总督等职。

在担任学政兼管国子监算学要职期间,阮元产生了编撰一部科学史专著的构想,并于乾隆六十年(1795年)着手组织人手开始编撰《畴人传》。

《畴人传》 是世界第一部专门记述历代天文学家、数学家学术活动及其成果的传记体数学史和天文历法史著作。

为什么要提这本书呢?

当时,所谓西方数学家们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传教士们的作品(《畴人传四编》来源于王韬所增补的《西学原始考》与《西国天学源流》),所以从中可以看出西方伪史的一些构建过程。

阮元发现西人在“学术传教”的过程中,有许多蹊跷之处。

比如,西人杜德美用连比例法演算径密率和正弦正矢时,已能用简捷的加减法代替乘除法,但传教士们却“藏匿根数,秘而不宣” ,依旧立乘除之数,并用“六宗三要”等名词巧加掩饰,故作繁难。

对此,阮元指出,传教士之意在“眩吾中国” ,“眩异欺愚,在好事者不觉坠其术中” ,即故作高深,迷惑世人。

《畴人传》在其“凡例”中明确指出西人窃取华夏知识:

“西法实窃取于中国,前人论之已详,地球之说本乎曾子,九重之论见于《楚辞》,凡彼所谓至精极妙者,皆如借根方之本为东来法,特翻译算书时不肯质言之耳”。

罗士琳后来也发现所谓的西方先进知识许多地方与华夏雷同,指出:

“今《几何原本》, 本冉子旧法,,流传海外, 西人得之, 出其精思, 以成此书。犹之西人称天元为借根方, 名曰阿尔热八达, 译言‘东来法’可证也。”

在这本书引用的西方资料中,常常能发现西方历史人物“古今不同”、互相矛盾。

1、 伊巴谷(喜帕恰斯)

《畴人传·卷第四十三》:

伊巴谷(喜帕恰斯) 论曰:古法言交、言会,皆指谓日月交食。西人以日月合朔为交会,其称名与古异矣。

《月离秫指》卷一谓依巴谷在周显王时,其第二卷又言依巴各在汉武帝元朔时,前后矛盾,不可究诘。……安知不皆乌有子虚之类耶?

根据陈大漓考证,此人首次出现于1528年版的托勒密天文学大成,但在更早的版本中均查无此人。

目前,西方拿出手的三个《天文学大成》版本,前两个版本均无喜帕恰斯,1528年第三版却从天而降,首次出现,显然,系后世添加。

2、多禄某(托勒密)

……论曰:乃多禄某(托勒密)生当汉代,其论述条目即与明季西洋人所称往往相合,岂彼中步算之密固自昔已然耶?

然考西人旧率,即用后汉《四分》法,是则彼之立术,亦必先疏后密。而谓多禄某(托勒密)时其法之详备已如是,毋亦汤若望辈夸大其词,以眩吾中国……

阮元等人看到的西方资料托勒密是汉代人,但研究发现,其人论述的知识的精确度居然与明朝西洋人说的一致,比汉代精确多了,但再看西人旧率,却用的是后汉之《四分》法,放着精确的不用,却一直用误差大的?

从托勒密的正弦表数值可以看出,他得出的数值居然比哥白尼还精确,汉时就达到了千余年后明朝的水平,小数点是托勒密发明的?

3、他里斯(泰勒斯)

他里斯(一译泰勒斯),从未干过后来西方吹嘘的测量金字塔的事情。

4、亚里达古

西方宣称,亚历山大图书馆第三任馆长埃拉托色尼计算出了地球的周长,这是他一生最大的成就。

可是,书中西方资料显示,测量地球周长人却是亚里达古,使用的方法竟是——今天的“埃拉托色尼”法。

同时,书中又出现了一个意拉朵司的尼,此人测量地球半径去了。

5、和马(荷马)

书中和马(荷马)是春秋初年(西元前770年以后)之人,现今西方说法,却是约前9世纪-前8世纪的人。

6、阿斯多底(亚里士多德)

书中收录了阿斯多底(亚里士多德),是个物理学家、数学家。

书中又出现了一个亚里斯多(德),亚历山大的师傅,通过接受巴比伦的日蚀记录,测量出了巴比伦的年代,——西史对此只字未提。

根据引述的西方资料,巴比伦一千九百零三年为亚力山大所破,灭亡当年是周平王五十一年(西元前719年),可是,当下西方却宣称古巴比伦是在西元前1595年灭亡的,两者相差876年!

好吧,就算把亚历山大到来时间改成西元前331年,那中间也差了388年!

7、汉泥巴

《畴人传》还保留了一条内容:

“考西史当周幽王时,罗马人汉尼巴潜入中国,得《内经》、《素问》诸书归国,精心研究十有余年,医名鹊起,各国人多受业焉。”

真是辣眼睛。

潜意识里,什么都起源于华夏,呵呵。

***关注我,关注《昆羽继圣》,关注文史科普与生活资讯,发现一个不一样而有趣的世界***

#历史人物##历史有知识##历史##科学##科学知多少##科普##科普一下##我来科普##头条##头条历史##我要上 头条#

古时,福建有个读书人名叫李倬,进京赶考路过仪征时,遇到另一位去京城考试的书生王经。

王经自称是河南洛阳人,因进京路费不足,请求带他一程。李倬宅心仁厚,也就答应了。

路上两人颇为投机,谈笑甚欢,只有一点,王经每次吃饭必然会掉些米粒,甚至有时见他将饭菜凑在脸前闻一闻就饱了,对此李倬很是反感,王经看出来了,笑着解释道:“这几日染上些怪病,所以才会这样,所幸您能忍受我的不是。”

他都这样说了,李倬也不好再怪罪什么,两人相安无事的到了京城,进城之前王经突然向李倬恭敬下拜,“您别害怕,我其实不是人,而是鬼!”

李倬大惊失色,但见王经不像是要害自己的样子,也就镇定下来。王经又说道:“我本是洛阳秀才,原当中举,不料主考官受贿行赃,让旁人顶替了我的名分。我气不过,自缢而亡,如今进京正是为了找当日的主考官报仇!此事还需您相助,过城门时,我这鬼身恐怕会被城门神拦住,到时您低声唤我姓名三声即可。”

李倬气恼的道:“此仇该报!不知你的仇家是谁?”

王经道:“此人姓吴名单,也曾做过你的主考官。”

李倬面露为难之色,“既是座师!请恕我不能帮你这个忙。”

王经面有怒色,威胁道:“您若甘心与小人为伍,我这就走,只是您以后也别想有安宁日子可过。”

李倬怕他缠上自己,只得答应带他入城。按照王经之前说的那样,一人一鬼果然顺利入城,而后王经作揖拜谢,身形缓缓消散。

李倬先去找了落脚之地,第二天,去吴单家中拜访,刚到吴家门外,就听到里面哭声不断,见到吴单后,吴单唉声叹气的对他说道:“老夫爱子今年十九岁,生的聪慧俊美,文采不凡,是家门的后起之秀,我对他寄予厚望。可是不知怎么回事,昨夜突然染上疯病,竟要拿刀砍杀了老夫。唉,家门不幸呐!”

李倬心里知道原因,见老人家唉声叹气的,心里也有点不是滋味,于是请求道:“让我见一见您儿子吧,或许我有办法能治好他。”

李倬进入吴单儿子的房间后,王经的声音响起:“是恩人到了,我应该谢谢你,但是你也不必多言,我的恨意,不是你三言两语就能化解的。”

任凭李倬好话说尽,王经就是不同意放过吴单老小,等他出来,吴家人都来问他怎么回事,李倬把事情的前因后果说了。吴家人听后,跪在他面前请求帮忙化解恩怨。

无奈之下,李倬只好又硬着头皮进去,这次李倬没有一味的说好话,而是佯装愤怒道:“你过分了!你因为科场舞弊之事,气不过而自杀,终究不是先生杀的你,今日难道还真想索命不成?现在你已闹的他家里鸡犬不宁,该泄愤了吧。咱俩说起来也算有点情谊,你就看在我的面子上,饶了他吴家吧。”

王经一时语塞,而后怒道:“你说的有理,但他所得三千两脏银,难道就能花的心安理得吗?我今日就为他败去这些家财。某室有玉瓶,价值不菲,去为我取来。”

门外偷听者急忙将玉瓶拿来,王经接过玉瓶,狠狠将它摔了个粉碎,又说道:“某箱中有貂裘数件,价值更在这玉瓶之上,全都给我取来。”

片刻之后,貂裘拿来,王经一把火全给烧了,自觉败完三千两脏银,王经仰天大笑道:“我已无恨,就此离去!”

话音刚落,吴单儿子顿时瘫软倒下,家人给他喂了些姜汁,醒后果然恢复如初。

李倬科举考中探花,赴任德州后,竟然又见到王经,只是此时的他早已换了身行头,好似一身官袍一般,一人一鬼相见,免不了寒暄一番。

王经先一步上前拱手道:“多亏恩公当日仗义相劝,我才没有铸成大错。天帝念在我报恨有分寸,于是让我当了这德州城隍。”

李倬由衷的为他开心,拱手贺道:“恭喜恭喜,这德州您管阴界,我理阳间,当相互勉励才是!”

王经笑了笑,“自当如此!只是在此之前,还有一事需请您帮忙。”李倬有些意外,王经继续说道:“此地城隍原先被妖物假冒,篡位乱政已有二十多年,我到任时,他必然不肯轻易束手就擒,不过我已经选好三千神兵与之决战。您听到刀剑厮杀声时,千万不可外出察看,以免被误伤了性命。自古邪不胜正,您不用担心胜负,只是这事需要一位阳间人撰碑记文,好叫人们知道,否则他们以后供奉的未必是我。”

李倬将此事应下,当天夜里,果然有兵马厮杀声响起,到五更天时才逐渐寂静起来。第二天一早,李倬沐浴更衣,去往城隍庙中履行约定,到那里发现早有一位道士打扮的人磨好墨等待着他,见李倬来,道士作揖说道:“昨夜城隍爷上任,托梦给贫道,让我今早在这里等您前来。”

李倬打过招呼后,伏案而坐,写下文章记录王经除妖之事。

@学行知 说,这个故事出自清朝志怪小说《子不语》,原名“李倬”,略有改动。

文章虽以“李倬”为名,但我觉得,他好像只是个配角,真正的主角应该是王经才对。这个王经寒窗苦读不知多少年,终于中举,却被人顶替,心中怨气肯定很大,于是化为厉鬼前来报复。也是幸亏李倬点醒,没作出什么过分的事来,这才有了他后来成为城隍的机缘。

所以我们未必一定要以德报怨,但至少应该做到以直报怨,而不可加深怨恨,否则那就真的是冤冤相报何时了了。

2022年江苏省的理科最高分697,出现在镇江丹阳,与其一水之隔的扬州,表现也非常不俗,692分的高分,和苏州并列获得理科第三名。

扬州理科第一名花落扬州中学,又称省扬中。学校近几年除了2023年外,多次获得第一名。

2023年的扬州市理科第一名,是来自高邮中学的张子昂,江苏省第8名,被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录取。

扬州中学还是比较低调,没有状元的相关信息,也没有蹭饭图。2021年也未查到相关信息。一方面是响应不作宣传,另一方面省扬中全是扬州市县的尖子生,取得这样的成绩也是理所应当。

有了这么多优秀生源,考得还算可以。

理科全省前1500名有49人,排名第5。前500名有23人,省内高中排名第一,也是全省唯一超20人的高中。前100名只剩下个位数,排名落后。

说明第一名之后,高分段人数较少,都比较靠后。不过,学校在各地的市级中学中,也是排名前列。

清北录取12人,其中9人裸分,3人强基,虽然比21年的15人有所减少,但还是排名省前六,而且扬州地区22人,就占了一半多。

南京大学28人,人数排名全省12名。上海交通大学19人,东南大学14人,苏州大学34人,南京师范大学36人。

扬州还有知名的高中,理科成绩也是不低。

邗江中学最高分681分,超过南京所有的高中。宝应中学679,超过常州的高中。仪征中学672,江都中学670,高邮中学668。

写下“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柳永到底葬在那里?相传柳永在襄阳一青楼故去,除却纸笔身无分文、无亲人。当时是从南到北的各地歌伎伶人奔走相告,全都快马加鞭、马不停蹄地往湖北襄阳赶,纷纷出资葬柳永。出殡当天,歌伎伶人全都披麻戴孝,组成送葬队伍,襄阳城半城皆缟素,相送十里,葬柳永于襄阳城南门外。艺伎伶人为柳永守孝,守孝之期,艺伎伶人皆拒客。

花酒船畔,再无笑语连连。

满襄阳城,目之所及,皆寂。

那么,柳永到底葬在哪里?说是葬襄阳或襄阳的枣阳,不好意思,不论很多襄阳本地人还是襄阳枣阳人都不知道,我理解。

比如写下“枫桥夜泊”的张继、影响日本几百年、被日本写进教科书、被日本全民五体膜拜、被日本崇拜到了骨子里的张继又有多少襄阳人知道他是襄阳的,而且还是樊城牛首的呢?

别说柳永一个外地人在襄阳的葬礼了。

1、 襄阳说

卒葬湖北襄阳说。宋祝穆持此说,《方舆胜览》是南宋祝穆编撰的地理类著作,全书共七十卷。主要记载了南宋临安府所辖地区的郡名、风俗、人物、题咏等内容。祝在《方舆胜览》中记载:柳永卒于襄阳,死之日,家无余财,群伎合资葬于南门外。每春日上冢,谓之“吊柳七 ”,也叫“上风流冢”。

渐渐形成一种风俗,没有入“吊柳会”、上“风流冢”者,甚至不敢到乐游原上踏青。这种风俗一直持续到宋室南渡。

后人有诗题柳永墓云:乐游原上妓如云,尽上风流柳七坟。可笑纷纷缙绅辈,怜才不及众红裙。

南宋核心地带的临安府离襄阳还是有一定距离,特地记载柳永卒于襄阳,还对细节详情描述得如此详细,故去时、故去后被谁祭奠还形成了风俗,对 “吊柳七”与“吊柳会”有这样客观详尽的记载,柳永与歌伎的情与义跃然纸上。

“每逢清明,众香粉胭脂皆载佳酿拜于柳永墓前,奠之。”每年清明节,青楼的歌伎伶人都会从各地相约到襄阳城,各携好酒及精心准备的供物去襄阳城南柳永墓前祭奠。这个风俗逐渐地从襄阳城蔓延到了全国大江南北,成为了青楼的行规,这一风俗传百年,史称“吊柳会”或“吊柳七”,也在一定程度上冲刷掉了大众对青楼女子的一些低劣认知。

2、 葬湖北省襄阳市枣阳市花山说。

南宋宋曾达臣(敏行)、元代陈元靓持此说。

曾达臣在《独醒杂志》中记载:“耆卿墓在枣阳县花山,每岁清明词人集其下,为吊柳”。

陈在《岁时广记》中亦载:柳耆卿“掩骸僧舍,京西伎者鸠钱葬于县花山,其后遇清明日,游人多狎饮坟墓之侧,谓之吊柳七”。

《枣阳县志》记载:“宋词人柳耆卿(即柳永)墓在兴隆镇花山”。

据说柳永晚年游历到襄阳城附近的枣阳,与教坊乐师和歌伎作伴,靠作曲填词度日,后来逝亡在枣阳兴隆一带,还是歌伎伶人们凑钱将他安葬在兴隆镇西北3公里外的花山上。

3、 葬于镇江或仪征。

在《避暑录话》中记载的有柳永死在途中,由王和甫埋葬的柳永,传说北固山下有被湮没的柳永墓。

在《分甘余话》和《真州绝句》中出现过柳永墓在仪征,但是这个地点无从考证。

明《隆庆仪真县志·免谈考》载:“柳耆卿墓在县西七里近胥浦”。

清《嘉庆扬州府志·冢墓》亦载:“屯田员外郎柳耆卿墓在仪征县西七里近胥浦”。

相对于“镇江说”或“仪征说”,“襄阳说”和“枣阳花山说”显得人情味十足,且“襄阳说”和“枣阳花山说”更符合柳永一生的写照,一生为底层而歌。

柳永创作大多来源于社会底层最普通的人,对生在社会底层的歌伎和底层的心态和生活状态感悟很深,他长期被歌伎们排队付金作词,写完歌后歌伎们就即刻在茶楼酒馆里演唱,他在创作上迎合最底层人的审美需求,所以柳永的词达到了“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永词”。被欢迎的程度可见一斑。

柳永是北宋第一个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人,连被誉为“千古第一才子”的苏轼对柳永赞不绝口,苏轼、黄庭坚、秦观、周邦彦等著名词人都受到柳永词的影响。

苏轼作词,充分化用了柳永的表现方法,并在“柳七郎风味”之外,自成一家;

黄庭坚和秦观的俗词与柳永的词更是一脉相承;

秦观雅词长调的铺叙点染写法,也是由柳词变化来的;

周邦彦慢词的章法结构,也是从柳词脱胎而出。

也许因为柳永的词沾了“青楼”二字才让有些清高之人觉得“脏”了点,但柳永词的“情真意切”虽经千古而永不朽。

我是襄阳人,所以不管柳永葬襄阳还是葬枣阳花山,抑或葬镇江、仪征,我不争这个,我是指觉得襄阳和柳永沾点边我很开心。

我觉得柳永是个又真又好的人,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此处,苏轼苏东坡狂点赞)

有那么多首好词让我细品一辈子,在这世间与柳永的词相遇真的是幸运又开心,至于葬在那里不重要,柳永和他的词在我的内心时刻激荡。

论赵铁山考证《张迁碑》字有讹误

周宣王中兴周王朝,史称“宣王中兴,”必知张仲。

张良,汉高祖刘邦曾在洛阳南宫评价他说:“夫运筹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张骞奉汉武帝之命,出使西域,打通了汉朝通往西域的南北道路,即赫赫有名的“丝绸之路”。

这些传奇的经历,出自《张迁碑》。

《张迁碑》是汉隶代表性碑版,历代书家都有临摹并推崇。此碑明代初年出土,顾炎武疑是后人重刻,明代以来有书家评论不一,明王世贞评其书云:“其书不能工,而典雅饶古意,终非永嘉以后所可及也。”

清孙退谷评其书云:“书法方整尔雅,汉石中不多见者。”

赵铁山对顾炎武、欧阳辅《集古求真续编》、鄭康成《曾子问》、钱辛梅、阮文達五人的观点进行研究,他对碑文的文字进行考证认为: 荒远既“殡”,句的“殡”,按顾炎武考证,是假借字,应是“宾”字。而据鄭康成《曾子问》注驳之,不知“奠而后辞于“殯”,原不必改作“賓”。读全段应是:孝武时有张骞, 广通风俗, 广泛地沟通汉朝与其他国的风俗,开定畿寓 开拓并且平定了周边地区,南苞八蛮, 向南囊括了八蛮部落,西羁六戎, 向西占领了六戎部落,北震五狄, 向北震慑了五狄部落,东勤九夷, 向东安抚了九夷部落,荒远既宾, 荒远地区都已经宾服了,各供所有。 各自向汉朝供奉他们的财物。如作“殡”意思相反,所以应是“宾”。

还有“爰既且于有君”句,”的“既”应是“暨”,顾炎武怀疑是“好事者模刻”。顾炎武《金石文字记》:“而又有云‘爰既且于君’,则‘暨’之误。”王念孙《汉隶拾遗》:“‘爰既且于君’,义不可通,明是‘爰暨于君’之误。《魏元丕碑》:‘爰暨于君’,即其明证矣。”是说原文“既、且”

当为“暨”字,书碑者误将一字上下分离为两字,遂成“既且”。

所以赵铁山考证此碑“此樸刻遂至如此讹谬,至訾其書法不佳,愚不论然。”他又考证欧阳辅《集古求真续编》也认为把“暨”写成“既且”是讹谬。

从赵铁山考证《张迁碑》文字有误的过程,他的求学和治学是严谨的,且一丝不苟。在研究金文和《说文解字序》等著作中都有论述。尤其是他对古代碑版的考跋中都有严谨的考注。我将录续研讨发表。

附:赵铁山《随笔》原文

汉蕩陰令《張迁碑》,字颇佳,惜摹手不工,全無筆法,陰尤不堪。亭林以“賓”旁加“歹”為無理,南原据鄭康成《曾子问》注驳之,不知“奠而后辞于殯”,原不必改作“賓”,先儒多言之者,不足以折亭林也。“暨”分“既、且”,更属难解,宜亭林疑为好事者模刻,遂至如此讹谬至并訾。其書法不佳,愚不论然。

欧陽輔氏《集古求真》,按是碑文多别體,顾亭林疑為好事者所為,又以“既、且”二字為“暨”字误分,顾南原亦论“既、且”二字为不可解,豈均忘诗有“士曰既且”之句乎,宜钱辛楣嗤為臆断,而阮文達亦引诗以攻之。

注:宜亭林即顾炎武(1613年7月15日—1682年2月15日),本名顾绛,字宁人,人称亭林先生,南直隶昆山(今江苏昆山市)人。明末清初的杰出的思想家、经学家、史地学家和音韵学家,与王夫之、黄宗羲、唐甄并称为明末清初“四大启蒙思想家”。

曾子(前505年-前435年),姒姓,曾氏,名参(学术界有两种说法,一读shēn,一读cān),字子舆,鲁国南武城(今山东平邑,一说山东嘉祥)人。春秋末年思想家,儒家大家,孔子晚年弟子之一,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夏禹后代。其父曾点,字皙,七十二贤之一,与子曾参同师孔子。

郑玄(127-200年),字康成,高密市人,为汉尚书仆射郑崇八世孙,东汉经学大师、大司农。曾入太学攻《京氏易》、《公羊春秋》及《三统历》、《九章算术》,又从张恭祖学《古文尚书》、《周礼》和《左传》等,最后从马融学古文经。以古文经学为主,兼采今文经说,遍注群经,著有《天文七政论》、《中侯》等书,共百万余言,世称“郑学。

阮元(1764年2月21日[103]-1849年11月27日[1]),字伯元,号芸台、雷塘庵主、揅经老人、怡性老人[2],江苏扬州仪征人。清朝中期官员、经学家、训诂学家、金石学家[3]。阮元为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进士,先后在礼部、兵部、户部、工部供职,并出任山东、浙江学政,浙江、江西、河南巡抚及漕运总督、湖广总督、两广总督、云贵总督等职。身历乾隆、嘉庆、道光三朝,所至之处,以提倡学术、振兴文教为自任,勤于军政,治绩斐然。晚年官拜体仁阁大学士,致仕后加官至太傅。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阮元去世,年八十六。获赐谥号“文达”。

欧陽輔民国人,著有《集古求真》,具体的不详。

杨俊友

2022年4月16日太原封城写于榆次

我的高考记忆。

1978年我应届高二毕业,16岁。与全校所有同学一起参加了当年的高考 ,又以全校第一的优异成绩名落孙山!1979年我在母校复读一年后,终以全校应往届考生第一的成绩成了“孙山”。

我们当初开始读书时,全国高校已停止招生多年,读小学是为了不作“睁眼瞎”,读初中是因为年幼还不能去生产队里挣“工分”却可以为家里多挣一点“口粮”计划,而读高中时,大多数人也只是随波逐流或者叫顺其自然,少数人似乎有了点“做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的主观自觉,但其实对前途的理解基本是模糊的。总之,谁也没有也不可能有考大学的梦想与打算!但在我们刚进入高二时,在几乎所有师生都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国家于1977年恢复了高考。

记得高考前我还曾代表全校高二毕业生写过一份决心书,大意是,我们在党的关心教育与老师的培养下,即将高中毕业 ,走向“三大革命”的主战场 ,我们决心“做一块革命的砖,东西南北任党搬”,“一颗红心,两手准备”。如果考取大学 ,就继续“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如不能考取大学 ,就在农村的广阔天地里与贫农下中农一条心,滚一身泥巴,磨一手老茧,练一副铁膀,“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在大风大浪中锻炼成长,做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云云。其实那时我虽然作文水平尚可,但真正的世界观并未形成,不过是人云亦云,所谓决心书的内容大多也不过是套用当时时髦的说法做法而已。

在高考的机会真的到来时,我们的第一想法无疑是“我想上大学”!但机会不会钟情无准备的人,参加高考对我们这批当时属农村“人民公社的”“戴帽高中”的学生而言,几乎都是在猝不及防中应战,在懵懵懂懂中参考,其结果可想而知:全校覆没,无一胜出。

我的母校原来只是一所小学,后逐步发展成了一所初中学校和“戴帽高中”。所谓“戴帽高中”,是指原本只有初中学校编制,却半合法地开始有了高中招生和教学,虽未被教育主管部门正式批准、但也算被默认的、非完全正规的高中学校。当时此类学校也不止一家,其师资与生源自然有着严重的先天不足。但老校长天生“不信邪”,不相信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里就打不出一粒高考的“能豆豆”。主动让任课教师上门,劝我们几个比较“优秀”的学生回校插班复读。因此我就有了两次参加高考的经历。

1978年的高考是糊里糊涂参加的,几乎已没有什么记忆。1979年的高考也因年代久远而有点记忆模糊。但依然记得作文是改写《第二次考试》为《陈伊玲的故事》,有一道语文选词填空题是“披露、透露与泄露”啥的……

虽然这一次我们经过了一年的认真准备 ,但进考场时反而感到更加紧张不安,因为这一次,我们真的有了梦想。第一门考试是语文,拿到试卷后,我的心跳立即加速,拿笔的手也足足抖了有两分钟。但真正进入试卷后,反而平静了下来。虽然那时我所接受的作文训练全都是命题作文,如“新风赞”、“再论又红又专”等等,二进考场根本不懂啥叫改写、扩写和缩写。但大约因为我自幼喜欢读《江苏民兵斗争故事》《长白山儿童故事》,并经常被弟弟妹妹们逼着“讲故事”的缘故,竟无师自通一气呵成地完成了作文。又因常“偷”读《参考消息》而见多识广的缘故,毫不犹豫地选择了那时大多数高中学生竟没有听说过的“披露”一词,并且真的选对了……

那年高考,我报的是文科。语文、数学、历史、政治、地理每门满分各100分 。英语可考可不考,成绩只作参考,不计入总分。我最终以语文86、历史72、政治66、地理62、数学32,英语0分,总分318+0分的“优异”成绩被扬州师范学院中文系(今扬州大学文学院)录取。我的母校也从那年起破天荒地实现了高考录取“零的突破”。

虽然此后没几年,母校就因教育布局调整被砍掉了高中部,并实行初中小学分离,成为了一所名符其实的初级中学,但我永远不会忘记在母校仪征市新集中学度过的激情燃烧的岁月,更不会忘记母校老师们的谆谆教诲和无私奉献!

我曾是高考的宠儿,我的命运也因高考而改变,所以我对恢复高考的决策者们和助我通过高考的所有老师同学永怀感激!———尽管我那批当年未能顺利考取大学的高中同学中,有不少人在后来的工作生活中比我更顺风顺水、春风得意,但我依然要感激高考,他们有他们的真本领,而我似乎只适合读书与教书,是高考制度成全了我!

扬州师院中文系毕业后,我执教了高中语文三十多年,也通过高考帮助许多幸运的学子改变了命运,我也同样为此感到骄傲和自豪!但我也不得不承认,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制约,曾经为全民同声称颂的高考,如今也受到了不少的质疑,作为曾经的一线教师,我也热切期盼着高考制度的再改革与更加完善!愿这片绿洲风调雨顺 ,四季宜人,重获万民同声称颂!

1. “爸,我追尾了一辆宾利icon,车主叫我赔1011万。”老爸:“败家子,我可没钱给你赔。”我:“我知道啊,所以我就把车给砸了,她让1我赔200万。老爸:“200万我怎么赔得起啊,我们断绝父子关系吧。”我:“老爸,我跟你开玩笑呢,其实我高考考了200分,你现在告诉你分数是不是好受一点?”

2. 哥哥嫂子有事,让我照看小侄子,我就带他去街上玩。他非要拉着我给他买玩具,我:“姑姑兜里没带钱。”小侄子掏出200块钱说:“就知道你小气,花我的钱。”于是我领着他去玩具店,给他买了好多玩具,又在外面吃了顿饭,200块终于造完了。我摸着肚子问:“这钱是你妈留给你的吗?”侄子:“不是啊!来的时候趁你不注意,在你包里拿的。”

3. 昨天下了班回到家,看到老婆穿着一条新裙子在镜子面前转来转去。我看见后很生气,这是她这周买的第三条裙子了,训斥她又乱花钱。老婆说:没有啊,这是我打车的时候捡到的裙子,穿上之后特别合适,就像专门给我买的一樣!我听完以后很诧异,第二天就给同事们分享这件事。说完以后,我发现女同事们都是一脸诡异的看着我。其中一个幽幽的说:我逛街买完衣服也这樣跟我老公说!

4. 晚上加班后,我准备回家。我没想到会遇到刚刚在电梯里下班的女主管。当主管看到我时,他微笑着对我说:小张,你通常工作很努力。你今天下班这么晚。我会特别批准我们明天休息一天。一听到表扬,我马上承诺:我会更加努力!然后仪征拒绝休息。出乎意料的是,她看上去很不高兴。

5. 土豪去迪拜旅游,想尝尝帆船酒店的饭菜。饭菜上来之后,土豪看见美女服务员在那摇呢。土豪马上也开始拿手机摇,还真加上了。土豪问:美女,有空么?美女服务员回了句:有呀。土豪:有空你赶紧给我拿个勺子过来啊,叫了八遍服务员了,都没人理我,这汤还怎么喝了?

6. 当年花了1200万開的一家5000人的外贸公司今天宣布破产。我对老婆说:“我破产了,咱们的劳斯莱斯要换自行车了。”老婆安慰道:“没关系的!”我接着说:“别墅也不能住了,我们只能去租个单间了。”老婆:“没关系!”我正感动的时候,老婆说:“你老婆也换一个吧!”

7. 我有一个小姨子,大学毕业的时候特别苗条,身材好不说,性格开朗的她长得也非常漂亮,毕业后经我介绍,到财务上班。没几天,就被车间一个男的看上了,用了三年的时间,把人家硬生生喂到了200斤,最终,老丈人还赔了一套房一辆车才把她嫁出去。

8. 富士康的主管结婚,我随了20000块钱参加婚礼。吃婚宴的时候,我旁边坐着一个小丫头,大概六七岁吧。她一脸的憔悴但胃口极好,每盘菜上来都认真的吃着。吃一会儿喝几口大碗里的可乐,但是我发现她的可乐还冒热气。我好奇的问她:你的可乐怎么还热着喝啊?她嚼着菜说:这不是可乐,这是感冒颗粒和泻立停icon,我感冒泻肚子,奶奶说大夫不让我乱吃,我偷着来的,边吃边喝药肯定没事!?就这智商,这孩子以后必成大器啊!?

9 . 花痴前女友卷走我十几年的积蓄,跟着我长得特别帅的好兄弟私奔了。我失魂落魄地走在街上,突然就被一个妹子拦住了。妹子:“先生,可以耽误您几分钟吗?我:“嗯,可以。妹子:“请问,您有女朋友吗?您喜欢看电影吗?可以告诉我您的电话和QQ吗?我当时就激动了,没想到幸福来得这么突然,我的桃花运来了?我害羞地说:“我没有女朋友,喜欢电影!我的电话和QQ是……妹子:“好的!特别感谢您接受我们电影公司的市场调查!欢迎您常来看电影!?

10 上高中时,有次家里没人,我和女友耳鬓厮磨了一会,就匆忙上学去了。晚上老妈问:“这沙发上怎么有这么多长头发?” 我嘟囔说不知道呀,你问我爸吧!那天,我才知道我妈有多虎,转天我爸要不是找整个部门同事来作证,恐怕活不到第三天。然后,我被我爸揍得差点天外飞仙……?

#搞笑# #搞笑段子#

扬州古琴史话

古琴,又称瑶琴、玉琴、丝桐和七弦琴,是我国历史最为悠久的拨弦乐器之一。自其产生之初,就与文人士大夫结下了不解之源,相关的历史传说可谓不胜枚举,更因其中所蕴含的独特韵味,集中体现了儒、释、道等哲学思想而备受推崇。

古琴起源较早,据专家考证,在殷商时期古琴就已经出现。而《尚书》载:“舜弹五弦之琴,歌南国之诗,而天下治。”可知琴最初为五弦,随后,传说周文王为悼念儿子伯邑考,增加一弦;武王伐纣时,为鼓士气,再添一弦,于是形成后来通行至今的七弦琴。

作为礼乐文化的象征,琴被列为“四艺”之首,被士人赋予礼制修心养性的功能和审美,所谓“君子之近琴瑟,以仪节也,非以慆心也”。东汉至魏晋时期,琴艺在士人中盛行,出现了“建安七子”、“竹林七贤”等历史名家。他们不仅弹奏古琴,而且创作了大量琴曲。嵇康的《长清》《短清》《长侧》和《短侧》四首琴曲,合称“嵇氏四弄”,其还著有《琴赋》《声无哀乐论》等。

南北朝时期,帝王和士人都爱好音乐和文学,文人爱琴解音,风气极盛。期间出现了最早的文字谱,如南朝隐士丘明的《碣兰调-幽兰》等。隋唐时期流行燕乐歌舞,此时琴风稍落。宋元时期,由于宋朝统治者施行抑武崇文的政策,自宋太宗起,两宋期间从帝王到朝野上下都十分好琴,无不以能琴为荣,达到历代好琴的顶峰。及至明清,古琴流派纷呈,琴谱被大量刊印。清朝后期,琴艺相对衰落。

民国时期,古琴随着文人出洋而流传到东南亚和欧美等地区,尤其是在20世纪80年代后大量具有一定琴艺的文人因学习、工作等各种情况,而把古琴文化的种子播撒到世界各地。

如今,古琴作为我国最为厚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之一,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掀起了新一轮的古琴热。

千百年来,中华大地上琴派众多,其中较有影响的流派包括:浙派、虞山派、广陵派、诸城派等等。而广陵琴派作为一个重要分支,其形成与发展的历史几乎与中国古琴艺术同步,基本内容与艺术特征既沿袭了古琴艺术的一般规律,又具有自身的独特性和独创性。

关于广陵派的起源,说法众多,因年代久远而难以查考。但是,史籍中关于扬州琴史的记载还是不少的。广陵派真正形成并日渐成熟的时间当为清初。清初扬州出现了两位被广陵派后人称之为“祖师爷”的琴人。一位是顺治年间的徐常遇(字二勋,号五山老人),他在继承虞山派风格基础上自成流派,另一位是琴人徐祺(字大生,号古琅老人),他曾历游燕、齐、赵、魏、吴、楚、瓯、越、遍访知音,荟萃各派琴谱,积30年之久,编成广陵派影响最大的一部琴谱——《五知斋琴谱》,成为近200多年来国内最受欢迎的琴谱之一。

自清乾、嘉以后,还出现一位广陵派最有影响的代表人物。他就是仪征琴人吴灴(字仕柏),编著《自远堂琴谱》,在徐常遇、徐祺琴学的基础上又有所创新发展,最终奠定了广陵派“音随意走,意与妙合”的艺术风格和流派特征。

古琴演奏离不开指法、节奏及相关理论。指法是表达琴韵的基础。古琴音乐为“声多韵少”的风格。在琴上来说,“声”主要靠右手击弦发音,比如像“勾”“挑”这些技法;而“韵”则是靠左手在弦上运动发音,如“吟猱”“绰注”“上下”“往来”等。在唐代以前,古琴右手技法远远较左手丰富。明清之后,琴人注重发展左手指法,琴曲的韵味大大增强了。梅曰强先生曾在概括广陵派的风格时提到“音韵并茂”。所谓“音韵并茂”,则是右手发声坚实圆润与左手按音、走音气韵生动相结合。

琴社,是由一批志同道合的琴人们自发组建的民间社团组织。百余年来,以广陵琴社为代表的相关琴社,为推动古琴流派的传承、传播、研究和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因而在古琴文化中占有代表性地位,于琴人中也具有无可替代的凝聚力。

1912 年,广陵琴人孙绍陶与同好王方谷、胡滋甫、夏友柏、高治平等一起在史公祠梅花岭畔倡立了广陵琴社,孙绍陶担任社长。他们继承广陵琴派艺术传统,切磋琴艺,弘扬琴学。其间,张子谦、刘少椿、翟小坡、史荫美、胡斗东等相继入社。1935 年,琴社社友由十余人发展到50多人。1936 年秋,在孙绍陶的主持下,广陵琴社在史公祠梅花岭畔举行雅集,孙绍陶、胡滋甫、高治平、朱敬吾、张子谦、刘少椿、胡斗东和上海琴人查阜西、仇淼之、彭祉卿参加了雅集。

这次雅集取得了圆满成功,在大江南北引起了强烈的反响。1937 年抗日战争爆发,广陵琴社成员四散,琴社被迫终止活动。1984 年在扬州市相关领导的关心下,广陵琴社复社,孙金绶担任社长。琴社培养古琴学员,开展琴人雅集,与兄弟琴社进行艺术交流,经常向中外宾客献艺,受到广泛赞誉。

孙绍陶、张子谦、刘少椿、梅曰强、刘扬、马维衡等等古琴艺人之外,扬州还有很多出色的琴人散落民间。他们中有的长期活跃在琴界的各项活动中,有些虽琴艺卓绝,但淡泊名利,轻易不显山露水。正是因为有了这些琴人的存在,广陵琴派才得以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免责声明:2023仪征公务员职位(仪征市公务员招考公告)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通知我们删除! (留言)
 
 
更多>同类行业资讯
0相关评论

图文信息
最新发布
行业资讯
最受欢迎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B2B-1.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