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头条# 如果你在镇海,单位需要你冲进去但出不来,你冲么?
宁波小伙伴“sheyril”的爆料自己周围的10个里面有8个都冲进去了,自己的选择:不冲!
每个时代,都有不同的英雄,这两天宁波各县市区支援镇海的三四千名医护工作者、战斗在一线每只睡3、4个小时的医护工作者,就是人民心中的英雄。向你们致敬!!!
对于镇海这波突如其来的疫情,镇海某大型国企在12.7早上,号召所有员工特别是中层以上和党员到岗,因为装置24小时不能停。
有上千员工从市区、北仑带上换洗衣服义无反顾赶往镇海,到达岗位,冲进去的场面非常壮观,而这意味着他们起码14天不能与家人团聚,而且睡觉问题要自己解决。
最后昨天晚上很多人带了折叠床睡在办公室,有些自费住了宾馆。当然也有不少员工对于公司的号召不当回事的,性命、陪伴家人、接送孩子才是第一位。
最后“shirly”:提问如果是你,你怎么选择呢?
并表达了自己观点:我先说我的选择吧,我家里上有老、下有小,如果是我我不会冲。
看了她爆出来的微信聊天记录和朋友圈评论也是不生感慨,务实的说,是为了工作,为了碎银几两,为了三餐有汤,大家都不容易[玫瑰][玫瑰]
无论你的选择是什么,我们都应该为每一个普通的平凡人点赞,因为每一个平凡人背后都可能承载着一家人。#2021城事# #宁波身边事# #宁波爆料#
我师兄的孩子,留学卖房子:
师兄也不是很富,就在企业里面做中层。自己对孩子非常溺爱。
小的时候上兴趣班之类,花了很多钱。
后来孩子还算好,努力考上了浙工大,结果有一年非说去美国游学,大约十多万,当时手头紧,还向朋友们借了钱。
前年孩子大学毕业了,不愿意工作,非要读研,去了英国野鸡大学读2年制硕士。
他家条件很一般,把宁波子卖了,供孩子读研,现在一家人住乡下,每天上班一个多钟。
奈何奈何。。
全村凑了4块钱,14个鸡蛋送我去当兵
昨天和朋友吃饭,偶遇一个大哥。酒过三巡,大哥情不自禁谈起他的往事。
大哥是徽北农村人,60后,兄妹6个,因为家里吃饭很紧张,考虑当兵是出路。
1983年,16岁的时候,大哥验上兵了。那会儿,农村娃验上兵,是少有的好出路,如果在部队表现好提了干,就彻底脱了农门。
因为是一个不大的村子,老少加起来300多人。那会儿虽然穷,但几千年乡土文化造就的乡里乡亲的亲情,出了这么大的喜事,碍于面子,很多人要表示一下。
最后,全村凑了4块钱(查了一下资料,70年代末,安徽定远、凤阳、嘉山等县,社员年人均口粮300斤,人均年收入50元左右),14个鸡蛋。
因为从来没出过远门,大哥不知道路上是否会挨饿。所以带了6个鸡蛋,1块5毛3分钱上路。剩下的留给家里的父母和弟妹。
他的部队在舟山。他开始不知道到了火车上,就是部队管饭了。那会儿的火车也慢,他怀里揣着那6个鸡蛋,到了南京没舍得吃,等到了宁波,鸡蛋全臭了扔了。
大哥后来在部队提了干,上了军校,后来又转业到了地方某局当了一个中层干部。没有大富大贵,但好歹也衣食无忧了。
关于转业,也有插曲,令人感慨,部队里也有江湖。他是营级干部,因为多次立功,军里有意向把他提拔为军里的军需处长。但有上级嘟哝卡他,说他是战士提拔转干的干部(暗示他文化低,虽然他上过军校)。他一气之下转业到地方。
我最近有个老大哥,某大学副校长。因校长生病不能履职,学校书记向上级强烈推荐他接任校长。结果上级也有人嘟哝一句“他的研究生是文科”。这是卡他的理由吗?是的,上级的舌头一翻就是条件和关卡。
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当年农村群众对凯申和湾湾的刻骨仇恨。大哥的母亲对他说,他的爷爷、奶奶、姑姑,都因为没吃的,死于60年代的那场自然灾害。都是因为凯申把中国的好东西全部都带到湾湾去了,所以中国人才穷,才挨饿。
大哥说,我后来回村,当年给我凑分子的我请一桌。没送的,我也请一桌,对他们说,当年都困难,理解你们。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青春,一代人眼里有一代人的历史,当真感慨万分。
@禾麦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