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都御史 南京右都御史:02

   日期:2023-04-28     移动:http://mapp.b2b-1.com/news/291154.html

左都御史和右都御史有什么区别?都是几品官?

1.定义区别:

左都御史是封建社会设有专门行使监督职权的机构-都察院的长官;右都御史为明,清两代的官职。

2.品级区别:

左都御史:清代以左都御史掌都察院事,其品级几经变化后定为从一品;右都御史:正二品。

3.职能区别:

左都御史掌都察院事,左副都御史协理都察院事;右都御史、右副都御史为外省总督、巡抚之加衔。

出处:《明史》:都察院左、右都御史,正二品;左、右副都御史,正三品;左、右佥都御史,正四品。《清史稿》:外省督、抚,并以右系衔,右都御史、右副都御史、右佥都御史为督、抚坐衔。乾隆十三年停右都御史衔。

扩展资料:

左都御史为明朝、清朝官制,都御史之一。清朝品等为从一品。1636年,清朝皇太极即位后,清**将监察文武百官的职责归于都察院。1644年,都察院设左都御史、右都御史、左副都御史、右副都御史,负责纠察**十五道、在京百官。

清代改以左都御史、左副都御史为都察院主官,右都御史及右副都御史都专作总督、巡抚的加衔。左都御史满、汉各一人。开始时满员级别设为一品,汉员级别为二品,顺治十六年(1659年),将满汉两员均设为二品。

康熙六年(1667年)升满员为一品,到康熙九年(1670年)又改为二品。到雍正八年(1730年)将满汉御史俱升从一品。

左都御史和右都御史是什么官职?有什么区别呢?

左都御史这个职位,最早诞生于明朝时期,当时专门用来行使监督权,清朝沿用了明朝这项制度,早在皇太极还未入关前就用它来监察文武百官,只不过顺治时期“左都御史”这一名字才正式确立起来。

而要了解左都御史,就必须先弄清楚都察院是干什么的。清朝的都察院与历朝历代的检察机关都有所不同,它是皇权高度集中的产物,因此对于帝王几乎没有约束力,仅仅是用来监督文武百官。

不过清朝都察院的监督范围很广,上至宗人府、内务府、皇权贵族,下至六部九卿、京都官员、地方官员全都归属他管辖。

而都察院的职能还远远不止是检举各级官员****的情况,官员的礼仪问题同样由他们负责,上至祭祀天地、祖先这样隆重的典例,下至日常朝见**,只要有官员的言行举止不符合礼仪规范就会遭到都察院之人的弹劾。

除此之外,钱粮赋税、官员选拔、军政民生、司法刑事、科举吏治等事务,这些都是都察院的职权范围。就连文官的政绩考核、武将的评定,都察院同样必须参与其中,甚至于是否按时上班干活、干活是否***也需要接受都察院的监督。

为了达到监察的效率,都察院的人在常规监察的基础上,还会不定期临时进行突击抽查,内容包括文书档案的监察与实地处理。一旦发现猫腻,他们就有权直接处罚官员,将他们逮捕入狱,清朝还规定除了重大刑事案件以外的案件,监察人员可以直接审查卷宗亦或是参与审理的整个过程,换句话说就是“小事自理,大事请奏”,这充分体现出都察院官员的权力有大。

然而最终的boss还是左都御史,都察院所做这么多事最后都要经历左都御史的考核,这也就是其监督职权的体现。与此同时,左都御史还位列九卿之一,这使得它拥有参与“九卿议”和“廷议”的资格。

所谓“九卿议”,就是指由左都御史、六部尚书、大理寺卿、通政使司这些人一起对**下达的重大政事进行交流讨论,得出结论后送交给**审定的会议。而“廷议”则是涉及边患军务事宜,相较之下更具有分量,很显然,左都御史这一职位拥有很大的权力。

再来看看右都御史是什么。右都御史是明代及清代前期都察院的职官,在明朝时期左都御史、右都御史均为都察院长官,并且品级均为正二品;到了清代前期,左都御史执掌都察院的事情,下手左副都御史起协助的作用,而此时右都御史变成外省总督、巡抚的加封头衔,也就是说某个官员成为一省的总督或者巡抚,他就会自动增加右都御史的头衔。

定义区别。左都御史是封建社会设有专门行使监督职权的机构——都察院的长官;右都御史则为明清两代的官职。品级区别。起初左都御史的品级是正二品,但是经过一系列升级降级,最后确定为从一品;而右都御史一直都是正二品。职能区别。左都御史除了负责考核都察院的各项工作以外,还负责参与“九卿议”和“廷议”;而右都御史起先相当于都察院的直系副**(仅仅比左都御史小一级),后来演变为外省总督、巡抚的加封头衔。

综上所述,左都御史和右都御史最大的区别就是在于前者一直都是监察机构——都察院的直系boss,后者在发展过程中更多是变成一种荣誉职位,而受古代“以左为尊”思想的影响,左都御史的品级是要高于右都御史的!

清朝的左都御史和右都御史,究竟有多大分别?

初期左都御史是坐在京城负责监察文武百官,是全国范围性质的;右都御史是检查某个区域的军政官员,需要到所负责区域内实时查看,不过此时左都御史和右都御史的权利基本上没有区别。到了后期,左都御史仍然掌管着监管天下文武百官的权职,而右都御史则成为了有名无实的一个虚职。都御史是***的最高长官,自古以来就是负责检查天下的官员有无**枉法的行为,如果有就需要严惩。其中古代以左为尊,所以初期的时候虽然左右都御史的权职虽然基本上没有什么区别,但是实际上还是左都御史相对来说大一点点。

最初的职责划分是一人坐镇**,负责统筹天下的官员,另一个则需要到地方进行核实,核实那些**枉法是否属实,两者相互配合工作。不过这个时候虽然看上去坐镇**的左都御史的权利大一点,实际上右都御史更受欢迎,因为右都御史到达地方之后,会有很多油水可捞。毕竟古代做官真正两袖清风的人在整个封建时期都没有几个,那些官员或多或少都有些**行为,所以右都御史看似需要到各地进行实地考察,是个苦力活,实际上每外出一趟都能够挣够多年的薪水。

而左都御史看似是坐镇**监察天下百官,实际上在天子脚下的权贵太多了,哪怕是作为***的老大,他们也不敢做得太过分,所以左都御史在前期就是一个唯唯诺诺小心行事四处应酬的官。

不过到了后期就变了。后期的时候,右都御史的权职基本上被地方的督抚给**了,毕竟督抚就负责当地的军政大权,行事起来十分方便。而左都御史在京城经过初期的萎靡,被**加重了权利,所以就不再夹着尾巴做人,开始真正成为各方势力都害怕的角色。因此到了后期,清朝的都察院中实际上就只有左都御史一个最高长官了。

督察院左都御史和都察院右都御史有什么区别?

1、职责范围不同

左都御史、左副都御史为都察院主管全国范围的官员核查,右都御史及右副都御史都专作总督、巡抚的加衔,通常只负责一片区域。

2、官员品级不同

古代以左为尊,左御史比右御史地位要高,左都御史满、汉各一人,均设为二品;右都御史为三品,低一品级。

3、权力范围不同

左都御史是都察院主管,只是负责对官员检举、核查;右都御史有时候还要负责地方的军政要务,民生大事、征收赋税等等。

扩展资料:

左都御史,有两项重要职能,其一为天子耳目,即所谓的言官,在特定时期特定情况下甚至可以风闻奏事;其二为重案会审,即重大案件由三法司会审,三法司就是指刑部、都察院、大理寺。

清代以左都御史掌都察院事,其品级几经变化后定为从一品。左副都御史协理都察院事并辅佐左都御史工作,为正二品。

都察院官员做的事情,最后都要交由左都御史考核,起到监督的职权作用。不过,左都御史只能考核,而不能直接干预底下监察人员的具体做法。

右都御史为明,清两代的官职,清代为总督坐衔,凡出任总督者,例授都察院右都御史。总漕及各省巡抚,均授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其应否兼兵部尚书或侍郎衔,由吏部请旨定夺。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右都御史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左都御史

明朝左都御史大还是右都御史大?

在明朝左都督比 右都御史大.

明代设左、右都御史各一人,为都察院长官,正二品。负责监察、纠劾事务,兼管审理重大案件和考核官吏。

清代改以左都御史、左副都御史为都察院主官,右都御史及右副都御史都专作总督、巡抚的加衔。左都御史满、汉各一人。开始时满员级别设为一品,汉员级别为二品,顺治十六年(1659年),将满汉两员均设为二品。康熙六年(1667年)升满员为一品,到康熙九年(1670年)又改为二品。到雍正八年(1730年)将满汉御史俱升从一品。

明五军都督府分中、左、右、前、后五军佥事,统辖全国各卫所。左右都督正一品,同知从一品,佥事正二品,位高责重。后各卫仅存虚名,都督亦成虚衔。

清朝的左都御史和右都御史,究竟有多大区别?

左都御史是真正都察院当家的一把手,右都御史一般是给地方总督的加衔,由于总督这个官职本身是没有监察权和兵权的,只有少量的亲兵。但是要总领地方,没有监察权和兵权肯定是不行的,所以一般地方总督都会给加衔,加右都御史衔,加兵部尚书衔。这样总督就可以名正言顺的监察地方以及调动地方的御林军了

免责声明:右都御史 南京右都御史:02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通知我们删除! (留言)
 
 
更多>同类行业资讯
0相关评论

图文信息
最新发布
行业资讯
最受欢迎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B2B-1.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