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卫星拍摄的北京紫禁城。
曾经在500多年的时间里,这里都是中国最为神秘的地方,其实也就是一个地主大院。皇上其实就是一个大地主,他们手下的那些大臣就像是地主的长工一样,干着不同的活。
对外战争就是两个不同的地主在争抢地盘儿,
对内战争就是底下的一些工人开始反抗,
救涝救灾都是对各块土地进行浇水抽水,
帝位传承就是把地主的身份权利移交给下一代的孩子,
而皇宫六院就是帝都娶的妻妾,皇后娘娘就是地主老婆子。
明朝永乐十九年的一天深夜,天空中一声巨大的“咔嚓”声,一记闷雷击中了皇宫屋顶。瞬间,火光腾空而起,烧完了三座大殿。永乐大帝朱棣犹如重重挨了记重拳,坐倒在了龙椅上。
这场雷火,把朱棣用尽全国之力建造的宫殿给烧了。重要的不是这个,重要的是,古人相信天人感应,诸如地震洪水或者是雷火等现象,是老天给皇帝的警告。
朱棣不禁想:“是我做错了什么了吗?上天要降下这雷火来警告我?”他左思右想想不出,于是让群臣进言。
礼部主事萧仪,是个耿直的人,他马上跳出来,说这次雷击三大殿,是由于朱棣迁都造成的。
因为这一年朱棣正好决定要从南京迁都到了北京,这三大殿正是北京新建的宫殿。萧仪说,南京有太祖的陵,怎么可以丢了不顾呢,所以,上天就降下雷火,以示警戒。
朱棣收到这份进言,气得发抖,心里想,这个萧仪,是故意的吧?他肯定是故意的。迁都是我最重要的决定,最重要的功业,你萧仪是吃了熊心豹子胆吗,居然敢非议我的决定。
于是,朱棣根本不容许任何人求情,下令马上杀了萧仪。但是,言官们虽然不敢当面说,背地里却大都认同并同情萧仪。
明朝的言官,好多都是有胆敢说的,他们大多数人认为,离开南京那样富庶的地方,去北方的苦寒之地,太不明智了。他们代表的是江南士绅的利益。
但是呢,跟着朱棣起兵的老臣,却多半是来自北方的,迁都回北方,他们非常高兴,所以是赞同迁都的。
两派各有各的想法,都有道理,可怎么办呢?朱棣思考了好一阵,想了一个特别好玩的办法,就是来一场“辩论赛”。所以说,别看这两年网上的综艺节目的辩论赛红火,但实际上古人早就开始了。
朱棣说:“既然你们都认为自己是对的,那么就公开来一场辩论吧。就在午门外开一个露天的辩论赛,你们畅所欲言,朕来做裁判,看看你们都能说出些什么利弊来。”
大臣们一听,都苦着脸了。难道是怕辩论吗?才不是的,要论唇枪舌剑,他们可谁也不服谁。可是辩论赛时,大臣们得跪着……
且不说这膝盖受不受得住,这露天的,风啊雨啊突然一来,可要他们的老命了。因为做到大臣的,跟着朱棣起事的,都不年轻了啊,年纪一把了都。
果真是担心什么来什么。第一天,就寒风冷雨了。两派人马跪在午门前,互相辩论,朱棣在午门的城楼上听了一天。
第二天,风雨继续,辩论继续。尽管两边都希望辩论早些结束,可都希望对方认输,自己是绝不认输的。于是又是一天没有结果。
朱棣冷冷地望着两派人马争吵,说:“这都是一些酸书生,根本不懂得我的英雄情怀!”
那朱棣的英雄情怀到底是什么呢?他为什么要从南京那样富庶的地方,迁都到北京这苦寒之地呢?其实,迁都一事,朱棣真的是想了又想,经过了认真思考的。
首先,他对北平有感情,而且非常深厚的感情,北平是他的后勤基地。其次,北方的蒙古人,是他的心头之患,那北京利于防守,也就成了迁都的首选,因为“天子守边”。不但自己,将来自己的后代子孙,也要守好北京,决不能放弃。
那还有一个理由是,他梦想超越以前的所有皇帝。元朝以大都为都城,威震天下,是他的向往。而他从侄儿的手上抢来的皇位,心里未免有些心虚,如果自己用大功业来证明自己,就足以堵住天下悠悠之口。所以,迁都北京,称霸四方,是他的梦想。
最后,南方的文官多同情侄子建文帝,他们的关系错综复杂,难以动摇。只有把他们带到北方。北方是跟他一起起事的武官的地盘,文官们到了这儿,得夹起尾巴了,这有利于他摆脱南方文官集团的影响,并且满足北方武官集团的利益。
我们以后人的眼光来看,当时的朱棣是深谋远虑的。从南京迁到北京,自然是有利有弊的,但正面的意义是居多的。
至少,定都北京,使得明朝成为迁续了近三百年的长寿王朝,这是不争的事实。大家觉得呢?
关注@余生都要微笑,一起阅读历史深处的故事。
#头条创作挑战赛##金粉社区#
#沐希书阁9月日更挑战赛#
清代,铜鎏金香薰盘摆件,宫廷风格,满鎏金,分为三部分,香薰炉、底座、底盘,炉盖镂空錾刻四君子题材,盖钮嵌玛瑙,底部饰蕉叶纹,炉腹饰八宝题材,葵口盘,口沿饰八宝图案,内壁饰宝相花,底部饰海水纹,整体分布镶嵌青金石、玛瑙、松石珍贵宝石,颜色漂亮,四兽足,做工大气,工艺考究,布局合理,包浆厚重,尺寸:高30cm,直径40cm,重约八九斤。
#故事推荐#1
郁梧把嘉乐公主揍了。
嘉乐公主谁呢,当今皇上最疼爱的小公主。
在哪里揍的呢,皇宫的御花园。
宫里的人都道,郁梧简直胆大包天,都在笑着看皇上怎么砍她脑袋。
2
御书房里,嘉乐公主在皇上身边哭的梨花带雨,眼看眼睛都要肿了。
郁梧跪在地上,低垂着头,身子一晃晃的,眼看就要倒地上。
“公主都敢打,你就不怕朕砍了你脑袋。”
一个威严的声音传来,下面跪着的人胳膊一抖,直接趴在了地上。
“你为何打公主,如实说便是,不必吓成这样。皇上圣明,定不会偏袒任何人。”
李徕话音未落,就见郁梧打着哈欠爬了起来,然后端正的重新跪好。
“你刚说什么?”
郁梧跪在地上,李徕站在她身边,她压低声音偏过头去问他时,他一眼望进她眸中的慵懒。
李徕面色冷凝,将刚转过来的身子偏转回去,他实在不想瞧见她。
自己担心她吓着了,她倒好,睡得还挺香,自己究竟为什么要多管闲事。
“不说算了。”
郁梧瘪瘪嘴,见人不搭理自己,乖乖跪好。
“父皇,您看她……”
嘉乐在一旁气得直跺脚,“她当真是一点规矩都没有,她竟然还在这睡觉,她根本都没把您放在眼里,您快砍了她脑袋。”
“不许胡闹。”
皇上将嘉乐安抚下来,并让她在一边安安静静待着。
这脑袋是西瓜吗,能说砍就砍,他刚才也就是吓吓她。
再说,刚才这小子话都说到这份上,他要是砍了这小姑娘脑袋,岂不就是是非不分,成昏君了。
皇上看向李徕,后者站的笔直,低垂着头,一副恭顺模样。
但是他知道,这家伙可狡猾的很。
皇上瞪着李徕,哼了一声,然后才把目光放到下面跪着的郁梧身上。
“你说说,你为什么要打公主。”
郁梧跪的规矩,两手置于膝盖下方不远处,脑袋恭敬的磕在上面。
若无之前行为,看着倒有几分官家小姐的礼仪风度。
“皇上明鉴,臣女就是与公主有些口角分歧。”
“胡说,公主脸上的伤朕可看的一清二楚,口角之争她怎么会有伤。公主乃金枝玉叶,殴打公主可是重罪,你可知罪?”
御书房中死一般寂静,几人的呼吸声轻浅可辫。
然后响起一道铿锵的声音,“不知。”
3
郁梧抬起头,看向上位的人。
皇上穿一身明黄色龙袍坐在龙椅上,不怒自威。刚才听到她的话,脸上已现不悦。
深深呼吸几下,郁梧挺直腰杆,说的不卑不亢。
“皇上,您不问缘由就让臣女认罪,这做法可着实霸道,着实不讲理。”
“要死啊你。”
李徕见状,一脚踢过来。
皇帝不霸道,这天下能是他的吗?
跟皇帝讲理,你有几条命。
郁梧狠狠瞪了眼李徕,挪着往旁边跪了点,与你何关。
“放肆。”
皇上一声怒呵,“你打了朕的掌上明珠,现在却反过来说朕不讲理,你倒说说,朕哪里没理。”
皇上脸上五彩纷呈,他还未见过如此胆大的小姑娘,不仅敢直视天颜,还敢说他的不是。
“皇上,公主与臣女在赏花宴上辩诗,臣女以为,这不过是小女儿之间的玩闹,图个氛围而已。”
“你们若只是辨诗,自是如此,可是公主身上的伤朕看的真真切切。”
公主有伤,就是我打的吗?打她挑在她的地盘,她傻还是我命硬。
郁梧在心里翻着白眼嘀咕,面上还是回答的恭恭敬敬。
“公主辩不过,上前就要赏臣女巴掌,臣女不愿躲开,公主是自己磕在地上的。”
嘉乐闻言,当场就跳脚,“你胡说,明明就是你害的。”
“公主,当场众家小姐可是都看见的,只是因为您身份尊贵,这些人才昧着良心指证我。”
郁梧说得义愤填膺,又有些小委屈。
“皇上,不如对簿公堂。公主乃皇嗣,避免有人故意谋害。”
若不是跪着,郁梧真想上去撕了李徕。
谋害皇嗣,抄家灭族。
她家就只有她和她老爹,外加几个丫鬟奴仆,这么大顶帽子,嫌她家人口太多是不是。
“皇上,公主辩不过就要打,打不过,又要告状。啥事干不过,就要拼爹。如此霸道行为,臣女不服。臣女愿意对簿公堂,以证清白。”
真交由官府法办,那些人可不敢再睁眼说瞎话。
郁梧控诉嘉乐拼爹,这天下拼爹谁能拼得过皇帝。若真交由官府法办,不是直接宣告天下嘉乐“仗势欺人”嘛。
当今皇上贤德,最是痛恨这个。
皇上瞧着面前的两人一唱一喝,配合的倒是很好。
4
郁梧从御书房出来,小腿还在打颤,出宫门时,差点一头栽在地上。
“刚才那么大义凛然,这会虚什么。”
李徕同郁梧一起出宫,她腿软要倒的时候,他还是伸手扶住了她。
“皇宫之内动手脚,你以为你有几条命。”
郁梧与嘉乐辩诗的时候,李徕正好路过。
他瞧的分明,郁梧故意激怒嘉乐,嘉乐扑过来的时候,她趁无人注意拌了她一脚。
“我不知道你在说什么。”
你说瞧见就瞧见了,谁能证明。…点击卡片继续阅读
上期写到维萨里在备受攻击后不堪其扰,一怒之下烧掉大批手稿发誓从此再不做研究,再不写学术著作。
他离开了帕多瓦,做了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的宫廷医生。
至于他为何走上这条道理,后人只能猜测。虽然受到同行的攻击和咒骂是个诱因,但人生道路的重大改变应该不是一时赌气。
维萨里祖上连续四代都是服务皇室的医生。从小耳濡目染,这种环境的影响不容小觑。而且服务皇室既体面也有很好的经济保障。
另外在当时解剖学只是一种补充知识,算不上多么重要,更不可能单凭解剖学安家立业。他可能觉得研究到这个地步已经很满意了,下一步应该开始行医济世救人。
1543年末,维萨里正式成为皇家御医。只不过他服务的对象查理五世对科学研究并不感兴趣。他更青睐民间偏方,跟街头的老太太一样坚信“偏方治大病”。
查理五世不是个好相处的人。估计平日里火锅配啤酒,海参鱿鱼顿顿有,所以备受痛风的侵扰。当年没有特效药,唯有戒嘴是不二法门。
但想让查理五世控制饮食是不可能的。他常年暴饮暴食,一顿午餐就要干12道菜。医生的嘱咐都是耳旁风,但只要听说哪儿有偏方就非常固执的要去试试。
他后来钟情一种新偏方,用的草药是菝葜(音ba qia 俗称金刚刺)。每次用了之后感觉效果很好,所以更加坚信菝葜的疗效。
当时人们还不知道对照组和双盲等检测原则,但维萨里知道不能单凭个案来下结论。于是他忘了自己当初一怒之下说的话,又开始在其他人身上做起了实验。
1546年维萨里发表了《论菝葜》,质疑其对痛风的疗效。他认为查理五世的痛风之所以有好转,还是因为在医生的坚持下饮食控制的比较好。再加上疾病本身会有症状的起伏变化,这些因素加在一起产生了服用菝葜能治疗痛风的假象。
做教学研究时坚持真理最多也就引来一些谩骂,这次在皇帝面前宁折不弯可差点掉脑袋。别人都在盛赞吾皇英明,你非说人家“没穿裤衩”就会显得非常不合时宜。于是乎皇帝让教会查查维萨里是不是有宗教异端的嫌疑。
表面上是学术之争,背地里又成了路线斗争。多么熟悉的配方,还是原来的味道。
那个年代“异端”这个罪名可不是开玩笑,搞不好就被送火刑架名垂千古了。好在维萨里平日也没说过什么出格的话,最终平安度过了这场危机。
老百姓喜欢东施效颦,“菝葜治好了国王的痛风”这个消息让大家奔走相告。民间出现了一股菝葜热,功效被传的神乎其神。除了痛风病人连梅毒患者都要干两碗菝葜汤。
或许是这件事儿让维萨里彻底想明白了,伴君如伴虎,何必跟这些“民科”置气。他从来不参与职场的争权夺利,而是利用清闲的时间去修订《人体结构》。
后来查理五世退位,他把帝国一分为二交分别交给弟弟和儿子打理。维萨里随后跟随了菲利普二世。他被新国王册封为伯爵,并且享受终身年金。这个待遇超过了他所有的祖辈。
虽然受到了新国王的器重,但人在江湖无法独善其身。以前查理五世身边的医生排挤维萨里,是因为认为他Low,觉得他就是个理发师。现在西班牙宫廷的医生排挤维萨里,是觉得他名头太大了。你一外国人跑我们地盘上掺和,大家营造多年的国手形象可能会变得黯淡无光。
另外还流传着一些政治阴谋论。当时传言荷兰在暗中脱离菲利普二世的帝国,而维萨里的家乡正是荷兰。这让他在马德里的地位很尴尬。
在后来的史料研究中发现,维萨里后期很怀念当时的学术研究生活,并表示想回意大利继续做学问。他向国王递交了辞呈,但未被准许。随后没多久他大病一场。病愈后他跟国王提出想去耶路撒冷朝拜,感谢上帝让自己康复。
1564年维萨里从马德里出发前往耶路撒冷朝圣,在返程时遭遇风暴。船漂泊几个星期后在一个小岛避难。当地非常荒凉,维萨里不久后死在一个清冷的客栈。由于缺乏史料,具体原因不详,天才至此陨落。
1543年,有两部旷世巨著问世。
一部是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它改变了人类对“大宇宙”(天体)的看法。另一部是维萨里的《人体结构》,它改变了人类对“小宇宙”(人体)的看法。
哥白尼让宇宙中心转向太阳,让“绝对正确”的教廷理论开始摇晃。维萨里没有挑战教廷,但他把一位屹立千年,宛若神明的圣贤从不得质疑的禁区中拽出来。
维萨里没有完全推翻盖伦,但这种摆脱思想禁锢的胆略却极大的影响着后人。从此人们不再盲从传承古代条文。在没有经过严格检验之前,都是一种假说。
这种询证思想打下的根基,让医学终于摆脱朦胧的经验时代,逐步进入科学时代。
《人体结构》中有一副插画,画的是一尊人类骨骼倚在石座前托腮沉思。石座底部有一行拉丁文铭文,翻译成中文为:
众生泯灭,天才永生。
欢迎大家来到老魏读书,下期见。
铜鎏金香薰盘摆件,宫廷风格,满鎏金,分为三部分,香薰炉、底座、底盘,炉盖镂空錾刻四君子题材,盖钮嵌玛瑙,底部饰蕉叶纹,炉腹饰八宝题材,葵口盘,口沿饰八宝图案,内壁饰宝相花,底部饰海水纹,整体分布镶嵌青金石、玛瑙、松石珍贵宝石,颜色漂亮,四兽足,做工大气,工艺考究,布局合理,包浆厚重,尺寸:高30cm,直径40cm,重约八九斤。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正如在上一篇中所说,慈禧太后是矛盾的。一方面,她渴望向外国人展示清廷有实力,义和拳是她的武器之一;另一方面,她也面临着内阁的一些阻力。一位内阁部长立山反对对外国人发动战争的动议。当慈禧问他的意见时,他相当诚实地说:“拳民可能没有恶意,但他们的技能却不是真的。”一位强硬的亲王非常愤怒地反驳道:“我们想用他们的士气,而不是他们的技能;立山一定和外国人串通,请让他保卫首都好了。” 立山吓坏了,说他不懂外交,也没有军事技能。其他一些内阁部长也表示,自与日本战争以来,中国没有恢复好。不仅海军,陆军也很弱。这些会议最终没有达成任何一致意见。
不久前,慈禧太后在百日维新变革后剥夺了光绪帝的权力。有传言说光绪帝打算罢免慈禧以夺回权力。然而,那场宫廷政变失败了。很快,皇帝没有获得终极权力,而是被囚禁在了瀛台。慈禧太后仍然不高兴,尽管皇帝的一些追随者已经离开这个国家去了日本和英国等外国,但他们仍试图秘密建立一支复仇部队,试图拯救皇帝。她想把所有这些谣言都抛在脑后。因此,有一次,在一些亲王的鼓动下,她宣布端亲王載漪的儿子溥俊(端亲王的妻子碰巧是慈禧的姐姐)将成为同治皇帝(慈禧的儿子,光绪帝的前任)的名义继子。为了避免引来来自外部的压力和阻力,溥俊将被命名为大阿哥。她想以健康问题的名义罢免光绪帝,并加冕溥俊成为下一任皇帝。但这并不顺利。光绪皇帝被太医甚至外国派来的医生诊断,都表明他的健康状况良好。为了避免进一步的复杂性,她只得停止了这个提议。
然而,一些亲王们和高级部长们似乎有其他的想法。在多次关于对西方战争的非结论性会议后,一封函件送到了慈禧太后的手上,上面声称西方列强将通过武力要求她把权力归还给皇帝。她非常生气,说外国人太无礼了,我向上天发誓,他们会付出沉重的代价。她召集了所有部长,并将这封信分享给所有人,她说:“今天所有部长都听说了。作为最后手段,我为国家宣战。我不知道我们是否能赢得这场战争的胜利。今天所有的王子都在这里。你应该知道我已经尽了最大努力,但请不要责怪我一人。不要责怪太后把300年的清朝天下拱手让给了别人。”
几天后,她向11个外国宣战,即英国、法国、美国、俄罗斯、德国、日本、意大利、奥匈帝国、比利时和荷兰。很快,一些居住在北京领事馆的外国外交官被抓获并杀害。他们的领事馆被洗劫一空,他们的个人物品被没收。此外,慈禧发布了悬赏令,那些抓捕外国人的人将获得50两白银,抓获女性外国人赏40两白银,抓获外国小孩赏30两白银。更重要的是,为了确保义和拳能够有效地用来对付外国人,端亲王載漪将领导义和拳。
但义和拳们从未完全服从清朝,外国人军队又成群结队地迅速赶来。很快,他们的联盟就占领了天津港,一路进攻到了首都北京。首都被无助地包围了。在围城中,太后被迫与皇帝一起离开,在他们离开宫殿之前,慈禧仍然对皇帝怀恨在心,以至于她要求将光绪帝最喜欢的妃子之一珍妃淹死在一口井里。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场混乱中,端亲王載漪仍然专注于这个有名无实的光绪帝,他安排了一群骗子和流氓进入宫殿,试图谋杀他。看来他已经认定,一旦弑君成为既成事实,他的儿子将自动加冕为下一任皇帝。谢天谢地,这些谋杀者被慈禧拦住了。
奇怪的是,当首都被围困时,没有来自南方的人自愿参加救援任务。在李鸿章的领导下,南方宣布,他们将在这场毁灭性的战争中保持中立。他们不会拯救太后,而是简单地保护自己地盘上的利益。
在他们的逃跑路上,慈禧经历了她有史以来的最厄运困苦的日子,她无法很好地进食,她不得不随时担心强大的外国人追上她。更重要的是,尽管她仍然是整个清朝最有权势的人,但她非常清楚,她的权力再也不能有效使用了。也许需要记住的最可悲的事情是,无论她多么努力地统治这个国家,在她最需要钱的时候,她却发现自己生无分文。
第二年年初,当她住在西安的临时宫殿时,她要求李鸿章担任清朝廷与外国人谈判和平协议的全权代表。李先生不愿意参与这场和平协议谈判。然而,他也知道,如果他不出现在谈判桌上,情况将进一步恶化。
在李先生和外国人拟定的停战谈判条款和条件中,最残酷的事情是惩罚如此之大,以至于每个中国人都应该支付1两白银。此外,以亲王为首的战争贩子将被处决,以安抚外国人的怨恨,一些支持义和团运动的官员也将被无情地处决,包括山西巡抚毓贤(参见上一章)。当协议草本递交给慈禧时,她实际上松了一口气。在谈判前,她担心自己会被外国人会要求将她作为俘虏并折磨至死,或者要求她必须把权力归还给皇帝。等她知道这些事情都不会发生时,她相当内疚地说,她现在完全明白她之前犯下了什么样的错误,以及这些错误对外国人造成的伤害。她同时感到非常懊悔,她的判断力被那些与她亲近的人给蒙骗了。展望未来,她厚颜无耻地说,从现在开始,她会尽一切努力让外国人开心。尽一切努力,即是说所有那些和她亲近的人的性命也可以牺牲。
公元548年八月,侯景率领8000士兵在寿阳起兵,直奔南梁都城建康。梁武帝听闻后哈哈一笑:“区区这点兵力能够干啥?我轻轻松松就能将之摆平。”
可没想到,仅用两个月时间,侯景就攻入建康,拥立新帝,将梁武帝困在皇宫中活活饿死。梁武帝临死都没想明白,一个投降南梁仅一年,毫无根基的败军之将,是怎么用了8000人就将他的时代终结掉的?
公元547年,梁武帝遇到了个天上掉馅饼的好事:东魏最牛的将领侯景,带着十万军队和河南之地,请求到南梁入伙。
要知道这个侯景可不是个善茬,他在东魏跟皇帝高澄闹翻了,然后满世界找下家。侯景先去过西魏,西魏一看他这么强,西魏不见得能够吞得下,便没有理睬。
但到了南梁这,梁武帝动心了:河南可是他做梦都想要的地盘,何况还有十万军队,不如先将这些礼物收下,然后慢慢将侯景收服。于是开出了一堆虚衔:河南王、大将军、使持节、都督河南南北诸军事、大行台。
可没想这么一来,南梁就把东魏得罪了。高澄派大将慕容绍宗不由分说就将侯景军队击溃,夺回了河南,顺道还俘虏了梁武帝的侄子萧渊明。侯景带着残兵败将逃回了寿阳。
梁武帝损失惨重,只得与高澄讲和,并有意拿侯景交换回萧渊明。
侯景一看,自己处境不妙,便一不做二不休,反攻起梁武帝来。
起初梁武帝并没把侯景当回事:“侯景势单力薄,没了军队就好像是失去了利爪的老虎,能在我这保一条命就不错了,就好像依赖母乳的婴儿,他能整出来啥事?”
没想到这个老皇帝太低估侯景了。
在进军建康的路上,侯景大肆拉拢人心:不管什么人人,只要加入他的军队,他侯景都打包票给发媳妇儿!于是一路强抢民女,闹得一片怨声载道。
侯景还勾结梁武帝的养子萧正德:等打下天下,我卸甲回家养老,皇帝留给你来做!
萧正德跟他养父一样,也是个只看好处的主。于是二话不说,就老老实实给侯景当起了内应。
这样侯景的势力就强大了。
十月二十四日,听闻侯景打到建康城下,百姓争相逃入城中,士大夫们几十年连兵器都没见过,个个柔弱不堪,坐等侯景打过来。
如此战五渣,怎能抵挡侯景那些利欲熏心的虎狼之师?
仅用了一天,侯景就攻破了建康的朱雀门。萧正德随后打开宣阳门。8000军队就这样在南梁十几万“勤王之师”的环视之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就完成了“擒贼擒王”的战术动作。梁武帝终被自己收容的侯景所反噬,再次上演了一出东郭先生和狼的故事。
日常生活工作中,人们总会如梁武帝一般,遇到种种“不能拒绝”的诱惑。每当“天上掉馅饼”时,先别急着表态。不妨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为什么好事会轮到我?我是否具备承接“馅饼”的实力?“馅饼”背后是否隐藏着问题,是否会变成陷阱?
眼光放远些,不能仅盯着眼前的利益,或许梁武帝就不会落入“偷鸡不成蚀把米”的困境中。
按照一般的政变套路,李世民皇储控制了最高权力,其实有很多选择。比如立马登基称帝,如果觉得吃相太难看的话,可以稍微缓一缓,再不济也得入驻皇宫,先把主场的位置给占了,毕竟从皇宫发号施令,总比东宫要权威多吧!
遗憾的是,李世民皇储哪一样也得不到。
原因很简单:李世民用武装暴力杀害了大哥李建成与四弟李元吉的性命,又抢了老爹李渊皇帝的权力,不管怎么说都是理亏的。玄武门政变的时候,李渊皇帝其实很害怕李世民会连他也一起收拾了。
但李渊皇帝毕竟是唐朝的开国皇帝,心理素质过硬,事情过去之后,李渊皇帝继续霸占着太极宫,言语中似乎并没有迁出太极宫的意思。他似乎想宣示着主权,向世人证明玄武门政变,二郎就是做错了,而他才是名副其实的受害者。
李世民用玄武门政变为东宫集团与秦王集团之争画上了句号,可父亲李渊皇帝选择厚着脸皮,继续盘踞在太极宫,李世民皇储就像吃了苍蝇一样的恶心。
为了笼络天下人心,也为了打击李渊皇帝的帝王威严,李世民皇储毅然举起了新官上任的火把,打算燎原一番。
第一把火烧在公元626年六月,李世民皇储下令,让所有被迫还俗的佛数、道数等出家人重新回到寺院、道观,一切恢复旧制。
在此之前,有关部门奏请李渊皇帝,说全国的佛数、道数队伍超过20万人,已经给国家造成了巨大的经济负担。李渊皇帝一声令下,开始对宗教开始整顿,最终在京城保留三所寺庙,两座道观,州府保留一所寺庙,一座道观,其余的全部拆除。官方编制之外的出家之人,一律还俗,自力更生。
李世民皇储有宗教信仰吗?
不仅没有,还特别抵触排斥。无论是从国家的经济利益,还是从个人的信仰来说,李世民皇储都没有理由做出这样的决定,然而他还是做了。刚刚上位,李世民皇储不仅需要争取宗教人士的舆论支持,还需要靠他们反击李渊皇帝,以打击老皇帝的威严。
第二把火烧也于626年六月,李世民皇储下令,释放宫苑中的飞禽走兽、皇家宠物,各地停止进贡一切奇珍异宝,鼓励地方官员给中央政府进言。
李世民皇储也很喜欢各种禽兽,后来李世民皇帝爱抚小鸟,最后小鸟让魏征活活憋死的故事,恐怕所有人都知道吧。
可是现在,李世民皇储还是把火烧向了老爹李渊皇帝的皇家园林、奇珍异宝,李世民皇储越是打击,李渊皇帝玩物丧志、不务正业的昏君形象就越鲜明。
第三把火烧在626年八月,李世民皇储下令,太极宫有很多宫女常年幽闭深宫,从今日起,释放一批宫女,让她们回到自己的亲人身边,或者嫁人。
矛头还是指向了李渊皇帝的地盘,熟悉的配方,自然是熟悉的味道。父亲耍无赖,儿子耍心机,儿子对父亲步步紧逼。
六月二十九日,李唐朝廷正式撤销了天策府。这是一个重要的政治信号,它意味着皇太子李世民的登基大典已经进入了倒计时。
一朝天子一朝臣。
政治权力的交替必然伴随着帝国政坛的全面洗牌。
随着皇太子李世民登基日期的临近,李世民皇储的左右心腹迅速进入了大唐帝国的权力核心,而麾下将领也全都进入了军队高层。
七月三日,皇太子李世民以秦叔宝为左卫大将军,程咬金为右武卫大将军,尉迟恭为右武侯大将军。
七月六日,以高士廉为侍中,房玄龄为中书令,萧瑀为左仆射,长孙无忌为吏部尚书,杜如晦为兵部尚书。
七月七日,李世民皇储以宇文士及为中书令,封德彝为右仆射;又以前天策府兵曹参军杜淹为御史大夫,中书舍人颜师古、刘林甫为中书侍郎,左卫副率侯君集为左卫将军,左虞候段志玄为骁卫将军,副护军薛万彻为右领军将军,右内副率张公谨为右武侯将军,右监门率长孙安业为右监门将军,右内副率李客师为领左右军将军。
公元626年八月八日,李渊皇帝不情不愿地下了一份诏书:将皇位传给皇太子李世民。
按照惯例,李世民皇储连续三次表示推辞,至于第四次,李世民皇储是绝对不会推的。
公元626年八月九日,李世民在东宫显德殿即皇帝位,史称唐太宗。
晋惠帝也就是那个问何不食肉糜的白痴皇帝,从小生长于宫廷,不懂民间疾苦,有一次,他在园林里游玩,突然听到蛤蟆在池塘里乱叫。他突然停下脚步,问身边的侍从:“这些蛤蟆是为官家鸣叫还是为老百姓鸣叫?”侍从回答说:“在官家的地盘上就是为官家鸣叫,在老百姓的地盘上就是为老百姓鸣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