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
返村第一天清晨六点多,照例往村里面晨跑,四周青山耸翠欲滴,山峦云雾缭绕,依山傍水的柏油路,干净整洁。今天的早上天气稍有点闷热,没敢跑远,只跑到最远的六组,约五公里,已是上身湿透。因为在家休了十来天没有跑步,所以今天也是跑跑停停,边跑边看,边看边想。
休假前,村里已连续多日高温无雨,村集体主导产业茶叶深受影响,部分茶园茶树已出现枯萎迹象,尤其半山腰的茶园,灌溉浇不到,挑水上不去,干枯现象尤为严重。部分地势较高的农户出现暂时性家庭生产生活用水困难,村干部和工作队一方面教育村民节约用水,优先保障生活用水,不等不靠开展生产自救;另一方面,到市区购买二台小型汽油抽水机和水管,分批保障茶农抽水灌溉,同时协调镇消防救援部门用车运输生活用水,保障村民正常生活需要。
往回慢跑,我一直在思索:党和国家对贫困地区老百姓有多么的关心和牵挂,怎样才能让村民知党情、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
我所在的脱贫村,之前祖祖辈辈散落居住在深山中或半山腰上,简易的山路连着他们的土胚房或石头房,过着与世隔绝,靠天吃饭的清苦日子。我刚驻村时,在汇总村民信息时,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一个八百来人的小山村,居然有六个同名同姓的,还有四个五个同名同姓的。当时我以为是自己眼花汇总错了,后来问村干部才知道,确有此事。所以我想,当时村里的信息有多闭塞,居然取了一个与山背后另一家小孩一样的名字。其实,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出生的村民,还保留着一种传统,大部分同姓小孩都是按字辈取名(如伟人毛主席,他就是“泽”字辈),便于区分辈份,所以同姓同字辈的就有三四十个,不知道的还以为是亲兄弟。当然,这侧面反映出小山村淳朴的民风民俗和人文精神,也是小山村里最宝贵的财富。脱贫攻坚打响后,党和国家发挥出我国独特的制度优势,集中力量消除了绝对贫困,迈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所在村在党的关怀下,从解决“两不愁三保障”(后又饮水保障)开始,到乡村振兴,强村富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致于我们到有村民家了解有什么困难时,他们连说,没什么困难,已经很好了。感恩感激之情溢于言表。现在所有村民都从山上搬下来,住进了楼房(个别户籍不在村的除外),有的是现地自建政府补贴,有的是整体搬迁住进集中安置房,确实困难的搬入村出资兴建的周转房,每家每户都添置了大彩电、冰箱、洗衣机,人居环境得到了质的飞跃,先富起来的还购买了政府补贴的小轿车。孩子上学国家给予助学金,对考取职业院校孩子实施“雨露计划”,“两后生”技术培训还享受奖免学费政策等。村民享受国家养老保险和医保政策,特殊情况的国家给予全额或定额资助,尽可能地在政策范围内控制自付费用比例。身体重度残疾的享受护理补贴、生活补贴,高龄老人还有高龄补助,确实困难的国家进行兜底保障和提供公益岗位,想方设法使全体人民都能过上幸福的日子。
在我休假期间,村干部和工作队又在逐个核查茶农茶园因旱受灾情况和因野猪破坏庄稼受损情况,积极为受灾农户申请保险理赔和因灾补贴,最大限度地减少农户的损失。
此时此刻,我要为我们辛勤的基层干部、驻村工作队点赞。
此时此刻,我更要为我们伟大的党、国家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