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下参加一个教育创业沙龙,事毕感想只有一句:真的怕了这帮想着来“搞钱”的人。有那么多事情,那么多机会可去拼,还是别来蹚这趟浑水了吧。当然,现场还是有真心想做教育的人,只不过他们大多会选择“沉默”。
有的人想要投身教育行业,我相信他们是真心的,同时我也看到了他们身上那股傲慢之气。
所谓真心,是一个想要改变孩子,改变年轻人的心愿。为了让他人的人生变得更好,为了让他人能够少走弯路。然而这跟教育过程又是相违背的。
Children love to learn, but not always enjoy being educated.
把Children换成你自己,你希望自己受教育吗?当你觉得自己想要“受教育”时,你会如何选择,一个老师?一个课程?一类研究?
好的教育是问题>答案,倾听>输出,生成>灌输。投身教育的初心如果只有“我要告诉你怎么办”,那注定是无功而返。
真的是好心做坏事的人太多了,更不用说不安好心的那部分。
前段时间gz疫情严峻,第一天要开健康码上公交,所有人都感到无比麻烦,且效率极低,上班用时比平常多花了50%。几天后,大家已经相当熟练,一手开码,一手打卡,拿着手机的手顺便递过去就量完体温,整个过程快速流畅。但回想起开码上车首日的情况,当时的情绪又是如此强烈。
我会想到,在许多事情上,人们都会不自觉地夸大眼前困难。情绪的反应看起来很自然,但却不在“当下”。因为情绪产生源于期待与现实的不符,原来坐公交可不用这么麻烦,现实跟想象差距越大,情绪就越严重。
我们可以把变化视作常态吗?在一个时空里生存的人,总会把线性视作理所当然,就像西部世界里的机器人一样,一旦跳出Loop时你就会产生严重的自我怀疑,似乎来到了一个自己完全不认识的世界。
但在另一个反面,我们又迫不及待地想要进入各种新鲜世界,比如短视频,看别人的生活,如临其境;又比如游戏,干脆把自己塞进到一个虚拟角色里。我们一边抗拒着Loop,一边又不停想要进入新Loop。
人类要逃出Loop并不比机器人容易。机器人出Loop得获取权限,然后是修改参数(参考梅芙在西部世界里的觉醒之路)。那么人类的改变如何发生?许多个人成长类书籍太多停留在改参层面,而在获取权限方面并没太大帮助。那究竟哪些是参数,哪些是权限?顿悟者似乎只要意识到参数的存在,直接调整就完了。渐进者也看到参数,却还是跳不出来。
权限通常又被人称之为高维度认知,但许多高维度认知即便获取了,仍然无用。那时的你就像个甘心情愿留在母体中的人(参考黑客帝国Cypher吃牛扒那一段),认知和行动不是一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