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5大学毕业的男程序员去相亲前,母亲递给他一张西餐厅的优惠券,并且嘱咐道:“吃牛排的话,要9分熟,刀叉千万不要拿反了。那里水果和面包是自助的,点完餐你就去拿,别只拿自己那一份,如果一次拿不了很多就先给对方。”
男程序员本来对相亲没什么感觉,结果母亲越说,他就越紧张,生怕哪个细节做不好。
这是电视剧《消失的孩子》的原著小说《海葵》里的一段故事,袁午高考考了640多分,数学满分,他有极高的智商,却不擅长和人打交道。
袁午没谈过恋爱,婚姻大事让母亲操碎了心,母亲为他选择了一个好女孩,名字叫若玫,若玫学历不高,但温柔善良,袁母对她很满意。
袁午去相亲前,母亲给他选好了餐厅,准备好了优惠券,并且细心教他吃牛排的流程,以及相亲中的话术。
母亲尽心呵护袁午长大,袁午走的每一步,都是母亲给他安排好的,从高考报什么志愿,到大学和哪些同学交朋友,再到结婚娶什么样的女人,全都是母亲说了算。
西餐厅相亲,袁午对若玫谈不上喜欢,他只是觉得若玫是母亲看上的女人,必然不会出错。
袁午表现得很笨拙,他不善言辞,和异性说话会紧张,若玫看着袁午的样子,却觉得他很真诚。
若玫偏偏就喜欢不会花言巧语的老实男人,袁午学历高工作好,若玫认为他是踏实可靠的。
若玫和袁午顺利结婚了,婚后的日子却过成了一地鸡毛,袁午事事都要母亲教导,若玫受够了袁午“断不了奶”的样子。
母亲车祸意外离世,袁午没了主心骨,没有母亲事无巨细地安排他的生活,袁午每天浑浑噩噩,很多事情都不知道该怎么做。
袁午为了释怀母亲离世的痛苦,染上了赌瘾,一发不可收拾,败光了家底。
若玫对他忍无可忍,愤怒之下提出了离婚,并且带走了女儿。
袁午的日子过得一塌糊涂,家产输光了,妻女离他而去,编程的高薪工作也丢了。
老父亲为了让他振作起来,带他去外地开始新的生活,袁午转身依附于老父亲,靠老父亲的退休金勉强维持生计。
老父亲突然病逝,袁午彻底疯魔,他变得疯疯癫癫的,精神失常了。
父亲是袁午最后的避风港,袁午一个人完全失去了方向。
袁午将亡故的老父亲藏在卫生间空墙壁里,冒领老父亲的退休金。
老父亲人都没了,还要继续被儿子“啃”,真的太心酸了。
袁午的人生悲剧,从他和若玫相亲,已经可以看出端倪了。
母亲将他保护得很好,连吃牛排这种小事都要手把手教他,袁午从来都没有真正独立过。
其实年轻人多受些挫折,多挨几次摔打,并不是坏事。父母每一步都要扶着孩子,生怕他磕到碰到,这不是真正的爱,而是最毒的腐蚀剂。
父母过度的保护,会让孩子丧失生存能力,甚至是爱的能力。
人生很多重要的环节都是要亲自去体验的,比如交友、求职、恋爱、结婚,这中间可能会有失败,可能会有伤害,但经历过才会知道其中的滋味。
就像牛排几分熟最好吃,尝过之后才会知道。
也只有切身经历过,人才会成长和成熟。
父母适当引导孩子前进是对的,但物极必反,学会如何放手,才是对孩子最大的负责。
父母总会有老去的那一天,我们在这世间摸爬滚打,唯有靠自己,才能活得最有底气。
你怎么看袁午相亲,母亲教他点餐这件事呢?#头条创作挑战赛#
#成都头条# 成都找工作到底有多难!!
25 成都一环土著 之前做教培 雅思7 英语老师 稳定月入1.5w+ 去年双减直接打回解放前
之后也陆续找了一些销售的工作想着过渡 但是发现自己内心其实很反感那种利用话术和套路去圈钱的路数 早上还要跳抓钱舞喊口号 我真的无法融入他们所谓的团队文化 每天坐在工位上都在摸鱼 不想做业务 我觉得这样赖着也是混日子浪费时间 只不过是在逃避思考真正重要的事情 于是果断离职了 别说什么骑驴找马 道理谁都懂 你可以说我清高 但这就是我的性格和选择 我还是更愿意用技能去变现
直到现在我依然在想转行方向 感觉自己除了英语什么都不会 没有其他拿得出手的技能 其实我是一个很愿意主动去学习新鲜事物的人 前段时间也在学编程Python 但想要变现似乎还需要很长的时间和距离 还是想找个班上 不想透支存款
成都作为我的家乡 我更喜欢以前的它 现在的它是被各种包装出来的假象 不断"吸引"年轻人来落户 成都周边的朋友以为这里拥有更多的机会 沿海的朋友以为这里可以降维打击 没有支柱型产业 基本上都是销售客服 那些出入金融城 天府N街高档写字楼的社畜 大多数也就34千 挤着最舒服的一号线 无止境的内卷
我知道经济大环境不好 现在疫情也让就业市场和人心非常低迷 都不敢消费 普遍悲观 路上的车都少了很多 但是总得往前走 抱怨解决不了问题 希望我们都能撑下去 稳住 度过这个寒冬
现在困在家里 情绪很复杂 发点儿bia言 也希望大家能给我一点指导 #成都因你更新#
“我简直做头条三个月虽然并不多,但一共有6万,平均每个月有2万吧!”
听着很诱惑吧,但是千万不要相信,刚才我只是在模仿那些博主的话术而已。
邓爷爷说,先让一部分人富起来。再来带动后富的那一批人。
这博主未必真的富起来,可能只是包装,反正你又查不到他的银行卡余额。
可你要是心动了,它的镰刀就要割下来了。
其实我挺反感这类教别人赚钱的课程,在社会上贩卖焦虑。
大师们最喜欢用的话术,就是告诉你,你得提高认知,只有提高认知的才能赚到钱。
乍一听好像也没啥错,但是仔细想想吧,他既然已经发现了财富的密码,他们声发大财不香吗?
居然还为了这点学费教你赚钱。同理,比如那些教别人炒股的大使,既然已经实现财务自由了,为什么还要卖力地去费尽口舌骗你这点学费。
我支持大家交钱去学任何使用的技能,比如说编程、英语、钢琴、视频、剪辑,甚至口才演讲。
但是注意了,赚钱本身并不是技能,而是有了技能,有了核心竞争力,才有可能赚到钱,赚钱只是一个结果。
否则,听大师讲再多的理论,但缺乏实践,赚钱只能是空中楼阁。
真正有用的思想一定是来源于实战,比如说马云、马化腾、张一鸣、王兴、黄峥。
虽然他们不开培训班,但他们的言论和思想却是免费发表的,可以去搜来看看。
然后加上自己的思考,向有结果的人学习。这没有错,但是你要先学会辨识它的结果是真实的,还是包装的。台上的大师很多,只是口才了得,他们最多只能算是一个出色的演讲者,但未必是一个出色的创业者。
比如说大名鼎鼎的陈安之、刘一秒,他们过去并没有什么成功的创业经历。
相反,他们唯一的成功创业经历就是开了这个教你赚钱的培训班,这个培训班不但可以帮大师造富,还能帮大师灶神,在割韭菜的过程中,顺便把一些洗脑比较彻底的忠实信徒也发展成镰刀。
我知道很多韭菜喜欢听别人赚钱的故事,韭菜们会热血沸腾,仿佛找到了金钱的钥匙,殊不知,这些故事经过包装的甚至是杜撰的,这些理论听起来全队做起来全错,幸好老干妈的创始人陶华碧没有上过他们的课,否则老干妈可能早垮了。
前两天一激动写了一个微头条,就像捅了马蜂窝,各种质疑嘲讽一股脑儿的都来了。
总结一下那些精英人士们透露出来的一点心思,不难看出让他们群体沸腾的背后动因,有些逻辑我理解但不接受,有些逻辑就只是胡乱抬杠罢了。
比如说,“说英语没用那是不是其他学科都无用,都不用学了?”
我也不知道是谁给他们的勇气,把英语的重要性放到了数理化史地生的前面,这些科目对一个人逻辑思维的训练,以及三观的形成,包括人生格局大小都有不可替代的地位!这些怎么可能是一个随时被翻译手机替代的语种学科所比较的?英语说白了就是小小的锦上添花而已!
一些精英人士说的最多的就是英语的分层作用,他们还说我是实用主义者,呵呵!他们才是真正用英语把人群分出三六九等的人,动辄就是“你不学英语就去搬砖吧!”看看,他们是有多看不起搬砖的人,可他们住的地方都是搬砖人制造出来的,念了多少英语也教不会你们尊重劳动人民吧?
多年前的一篇文章是说澳洲移民,会搬砖的可是比会英语的更容易入籍!你们知道为什么吗?因为人家袋鼠国都知道劳动不分贵贱,有用的才是重要的,在澳洲搬砖工人的工资非常高,不是一般人能挣到的,你去百度搜搜就知道,咱们国内有一个村的年轻人就是靠搬砖技术移民的,我就问你们凭什么看不起搬砖的?
还有人说一看就知道你是一个没学好英语的人才这么说的,也不知道他们知不知道一个叫李阳的人,在我们那个时代,几乎所有的年轻人都被他薅过羊毛!
李阳的人生很励志,他是英语教育界鼻祖式的人物,如果不是因为后面虐妻丑闻,一定还超级活跃在英语教育机构里,继续鼓吹他那一套打鸡血的话术,现在你们玩的都是人家玩剩下的皮毛。我不知道那个时候的年轻人有多少和我一样,买李阳英语磁带,疯狂英语卡片,疯狂英语一百句.......等等等等,各种各样翻着花样掠夺着那时手头并不宽裕的年轻人,现在那些资料还在角落里吃灰,舍不得丢弃,那是一份青春记忆,一个时刻都在学英语准备为改变命运去奋斗的岁月,于是就一直等到现在,也不能说英语一点用都没有,起码还是可以看看美剧的,尤其是最近字幕组被坑杀的时候,终于用到英语了,可美剧又都变得越来越没劲了!
其他说什么高级文献什么编程什么出国长见识等一系列英语有用的论调,就不一一解释了,因为英语本身就只有这点工具属性了,没必要拿它来属性当优势来宣传!
最后,为自己过于偏激的话解释一下,我说的取消英语也不是真的取消,适当的减少权重还是很有必要性的,为什么?就看看这几天过来质疑我的人,他们的思维能力很低,看问题的层次也浅,浮于表面的提问总是显得可笑,一看就是那种被这些年英语教育机构洗过脑的人,英语无论是在课堂还是在补习班,我都只是希望,让那些有这种人生规划的去学,同时给那些不把英语当规划的人另外一条路可选!
咱们说开卷有益,自然也包括英语,但我觉得一个成年人多看看历史地理方面的书更好一些!至于好在哪里就谁读谁知道了。
最后祝愿喜欢读书的人,活到老学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