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原来买的海尔冰箱新的就噪音很大,像飞机声音特别是夏天。新的洗衣机也是哐当哐当的响//@啦啦啦123:海尔质量最差,我周围家里基本都不再装海尔啦
闻道践行 优质财经领域创作者美的、格力、海尔,你看好谁呢
张瑞敏为什么能把海尔,做成冰箱世界第一,主要是当初就以科技创新,技术创新,而且不出次品,他把质量做到了第一位,把质量不过关的76台冰箱,当着全公司职工面砸毁。同样是84年接受,一个频临倒闭的企业。柳传志背靠中科院,而是组装厂,赚快钱为目的,开6个小贷公司,地产公司,地产把中科院10万平米地皮白拿,建成6栋写字楼,吃租金。当初如果没有倪光南的汉卡,不知道柳传志算什么……。
作为企业最高管理者,敢不敢将“大锤”砸向自己,决定了企业经营能达到的高度和持久度。
2010年3月27日,“海尔大锤”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正式收藏为国家文物。
1985 年,一位用户向海尔反映:工厂生产的电冰箱有质量问题。于是时任厂长的张瑞敏突击检查了仓库,发现仓库中不合格的冰箱还有 76 台!
针对这76台不良品,张瑞敏力排众议,否决了内部当福利发放的意见,而坚持砸掉它们,由他带头砸下第一锤,而后杨绵绵等管理人员和责任员工一人一锤,砸掉了这76台不良品。
此情此景,一直被海尔人奉为“质量圣经”,很多企业也纷纷效仿。但效仿归效仿,却鲜有达到海尔那种高度,归根结底是没有理解其中的真谛。
对于“砸冰箱”事件,很多人认为是作秀,更多的人认为砸醒了基层员工的质量意识,是海尔质量开始腾飞的起点,但我认为张瑞敏一锤子砸下去,不是仅要砸醒员工的质量意识,更是砸掉自己的后路,逼迫自己真正的扛起海尔高品质的大旗。
产品质量,不是质量总监的职责,而是最高管理者的职责,唤醒最高管理者的质量第一责任担当则是质量总监的职责。很多企业产品质量不振,本质原因是最高管理者和质量一把手之间的职责定位发生了错位,最高管理者认为质量一把手没有担当,而质量一把手认为最高管理者不支持自己的工作(对呀,最高管理者的品质担当意识还未唤醒,自然不会全力支持质量老总的工作,总会有所保留),因为满腹牢骚。
海尔能走到今天,高品质无疑是贡献了绝大部分力量。
您,认可海尔产品的品质和管理模式吗?
张瑞敏在海尔从当年的青岛电冰箱总厂到后来的海尔集团,张瑞敏在海尔37年的岁月里,他居功至伟。当年为了质量怒砸冰箱的事迹绝对可以载入史册。
张瑞敏曾经说过:没有成功的企业,只有时代的企业。
一个时代结束,海尔创始人张瑞敏辞任董事局主席[灵光一闪]
海尔当年品牌打出去张瑞敏功不可没,就砸冰箱这一个举动,直接奠定了海尔就是品质的代名词,现在跑回家问你们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他们肯定都知道,海尔品质过硬。
本来在国内发展的好好的,很多人可能也就此止步了,还是他让海尔走出国门,争夺海外市场,然后,目前中国家电在海外知名度比较高的海尔绝对能排到前几名。
十几年前,线下生意特别好的时候,张瑞敏又看到了互联网这一个机会,高喊海尔要拥抱互联网,然后把握先机了。
可以说,张瑞敏是所有中国企业里边不可忽视的一个名字,带给中国企业的思考和改变是很多的当年,很多中国本土企业在给国外品牌做代工,而且安于现状,张瑞敏在最困难的时候,依然坚持用自己的品牌名字没有去退居幕后做代工。
海尔的成长史有很多值得中国企业去借鉴的,而海尔的成长离不开张瑞敏。
以前我们打酱油从不看什么配料表,我始终如一觉得是海天酱油是个良心企业,不怕你们打压,酒香不怕巷子深,酱油用海天,空调用格力,冰箱用海尔,手机用华为,质量杠杠的,你们看看厨帮酱油不是一样的吗?为什么他没有打入国际市场?因为出口检测相当严格!能在外国货架上看见海天酱油,证明海天酱油能走向世界[赞][赞][赞]
碎嘴遛天下最近为海天酱油网上闹得沸沸扬扬,说是国内和国外用了双标,我身在新加坡,难道网上传的也是真假难辨,索性我去趟超市看看,用事实来证明到底如何,也不至于以讹传讹,不能冤枉人家但也不能护着它,我在文礼先后去了两家超市,一个是比较大的大超市,又去了一家国货超市,现场拍了几张酱油的配料表,供大家参考。(最后一张是因为进入新加坡等产品会翻译成英文,把配料表盖住了,我就买了一瓶,撕下盖在上面的英文字样,还原本来样子)